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10月 24

奋进“十五五”丨王水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推动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10-24

今年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五五” 时期要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北京专家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十五五” 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未来五年预计将民生问题置于更重要位置,紧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更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来破解民生痛点、难点。

专家认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应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水雄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五五” 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动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五年,应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来破解民生 “急难愁盼”,同时更注重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做大蛋糕” 优化收入分配

王水雄指出,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平性不足、均衡性不够的问题。“要分好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增进民众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只有在持续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的改善。将 “蛋糕” 普遍做大,能带给大多数人民群众实质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能为进一步完善 “蛋糕” 分配制度赢得时间,并反过来进一步做大 “蛋糕”。

与此同时,未来五年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更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提升民生福祉。王水雄认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和城乡差异大,应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需要政府强化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民众就业面临年龄结构困境,传统行业就业空间有限,应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户籍、学历等就业歧视现象;同时应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型就业形态,创造新的就业突破点;此外,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就业或创业,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的就业岗位。

AI 赋能民生服务 促进情绪经济

王水雄还提到,要努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可及性与民众可获得性问题,当前的重点工作应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升中国人口的出生率。建议进一步加大生育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延长等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和养育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成本,从而减轻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另外,还应给予父母较长时间的育儿假,若父母可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将有助于平衡家庭与工作。

王水雄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在未来五年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中国,AI 匹配、平台经济等数字技术能提升民生服务效率,是重要的普惠性公共资源。民众支付手机费、上网费等基本费用后,即可近乎免费使用,且使用越多,回馈越大,具备 “数字社会资本” 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充分应用也有助于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情感需求巨大,人工智能发展与情绪经济相契合,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作者王水雄,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大公报》王水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推动共同富裕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11层

传 真:010-62559562 电 话:010-62511246

网 站:http://nads.ruc.edu.cn

邮 编:100872

新媒体链接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