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后工业化的开启,竞争性的国际秩序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建构合作行动,为国际秩序实现由竞争向合作的转型提供一种可能。作为我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所强调的“共生共在”和“开源合作”可以被视为针对竞争的自反性问题而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对传统国际秩序中控制逻辑的扬弃和超越。我们认为,强调竞争的国际秩序在总体上形塑了一种国家对国家的压迫结构,甚至在资本原始积累期造就了血腥残暴的种族屠杀和奴役,这无疑会将整个国际社会引向持续的争夺和冲突之中,因而最终爆发世界规模的战争也就变得无可避免了。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两次“世界大战”与美苏绵延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皆可被视为竞争性国际秩序的必然产物。然而,战争并不能催化国际秩序完成自我扬弃和重构,它虽使“世袭社会”与“殖民化”走向了自我毁灭,随后也终结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却并未改变国际秩序所内含的竞争实质。要改变国际秩序的竞争实质,必须由打破中心-边缘结构。“一带一路”战略在整体上是从属于行动主义的,不应致力于采用竞争和控制逻辑去建构诸种约束性或排他性的“制度”,而是应在行动维度上探寻开放性的“合作行动”,以期形塑一种更有活力、平等的合作性国际秩序。
国发院思想评论第四期:“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社会“去中心化”时代的合作秩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