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4
13
国发院思想评论第六期
来源: hmj

朱云汉:西方社会科学的困境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出路

当前正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与秩序剧烈变动的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使得“自由民主”与“自由市场”两个西方社会的主导性支柱都面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向西方学习”这个历史坐标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巨变时代中的西方主流社会科学,已经难以有效预见并解读一系列新的历史变革,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困境。此外,现有的社会科学理论框架也很难解释中国的发展经验。西方主流社会科学面临的困境有两大根源:一是意识形态窠臼,尤其是自由主义和西方中心论,导致其对现存世界秩序持保守取向,缺乏批判能力;二是方法论上严重依赖逻辑实证论,逻辑实证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经验层次,工具主义色彩浓厚,其适用前提是结构、制度和程序的相对稳定,因此很难解释巨变时期行动者、机制与结构间的性质与因果关系。事实上,上述论断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被科学哲学研究全盘推翻,但至今仍被西方社会科学尊为最高法则。总之,巨变时代仍然深居象牙塔的美国社会科学已经危机重重,中国社会科学欲实现突破与超越,不仅要有清晰自觉的实践目的,多研究“大历史”与“结构转型”,而且还要更多地与不同文化体系展开全面的交流与对话。




杨光斌:重返“中心”的中国及其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经验的一般化理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科学的“变”已成为常态。目前各个国家的治理都面临重重危机,看的是谁能扛住并度过危机。面对世界性危机,西方社会科学提供给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百慕大金三角”。这些说到底都属于“冷战学”范畴,或者说是一套旧式的“革命理论”。与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民民主理论的革命性一样,这套理论可以用来打败敌人,但却不能用来治理国家。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生活在转型国家无疑是巨大的福利,因为可以亲身体验变化中的社会,这也是理论研究的宝贵资源。中国社会科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晚晴到民国的三十年是“西学1.0版本”,呈现出多元主义特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最后马克思主义占了上风;在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中,中国社会科学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基本处于发展的空白状态;从1980年到2010年的三十年是“西学2.0版本”,比之前的1.0版本更纯粹,是单一“主义”即自由主义的突飞猛进。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将处于“新转型世代”,有可能形成自主性的社会科学,但必须三管齐下,即国家进场、基金会配合和学术共同体主导,而当下最为缺乏的就是有使命感的学术共同体的参与。


国发院思想评论第六期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