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北京市科协综合性论坛之一的“首都功能定位与京津冀一体化”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鸿生发表致辞。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田文到会讲话。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王晖、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金东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秘书长邹明华等出席。6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全天的大会报告分为四个单元,探讨了首都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合作等问题。
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开忠教授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空间格局;国家发改委国土经济与区域开发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介绍了都市圈、城市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的报告题为“提高区域治理能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教授从国际经验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条件与机制;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锐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总体功能定位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洪深教授提出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研究院院长付宝华阐述“北京首都飞地——秦皇岛”发展战略构想;中央党校哲学部钱俊生教授提出解决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发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大学报编审林坚分析了首都功能定位的十大关系与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国发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从人才资源开发看京津冀一体化;国发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认为北京城市功能定位需要“去经济中心”抑或“去工业化”;国发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张耀军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困难与出路;北京建筑大学韩增禄教授分析了北京城市功能的强势与弱势——文化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唐少清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进行网络城市分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晓壮认为区域结构均衡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之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秦波博士分析了云计算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首都建设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张国关注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北京与山西的合作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陈印政基于一个村的调查,总结华北农田水利工程的演进历程并进行反思。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解煜、李建军、张明国,北京理工大学期刊办公室副主任范春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中铁建工集团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戴荣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贵祥、副教授叶堂林等参与主持和讨论。
论坛参与人员从不同角度对首都功能进行定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做了设想,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展望其前景,提出了卓有新意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