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1
11
“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研讨会嘉宾发言精选
来源:国发院 mzy

2016年1月8日,首届“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光斌、王莉丽主持,国内媒体界、学术界、智库界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如何构建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的良性机制。以下是此次会议主题研讨嘉宾观点精要:


 

赵剑英

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智库的影响力构建离不开舆论传播。智库的功能一是决策的支持,一是影响舆论。只有智库研究和舆论传播密切结合才能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图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智库传播媒介。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进行了形态创新,我们围绕国家智库报告、地方智库报告、还有智库丛书三个层次推进智库思想的传播。书的传播形式便于携带和研讨。除了图书传播深度的呈现外,也需要有更多的媒体加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宣传。智库研究加上出版的深度传播,再加上媒体的广度传播,这才是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的新形态。



 


高岸明

高岸明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国际传播硬件体系,传播网络逐步完善,国际舆论在发生与我有利的变化,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逐步显现。争夺话语的制高点、价值理念的制高点,以及媒体传播力的制高点是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知名智库还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拥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智库仍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不够多,缺乏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性安排。因此,需要智库和媒体在国际传播层面形成合力。具体而言:首先是把握规律。媒体应充分运用智库的资源提升传播的权威性、有效性。智库在运作方式、对话方式、发声方式方面都要遵循传播规律。第二是重在对话。近年来中外间的机构对话有很多,但往往一个主题各自表述,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观点的交集。第三,高端主流。智库的建设应该面向高端和主流。第四,谨防急功近利。智库的交流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应该有长远的可持续的规划。最后,媒体与院校和机构要开展合作,媒体强在实践和渠道,机构强在研究和资源,应该优势互补。



 



王莉丽

王莉丽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副院长

智库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开放水平、知识精英的活跃程度和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给中国智库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思想创新和舆论传播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两翼,二者共同构成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因此,充分重视智库的舆论传播,全面提升中国智库舆论影响力也是智库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领域。中国智库与媒体机构要形成合力,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合作,构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


伍刚

伍刚 央广网副总编辑

新闻记者是在时代航船的瞭望者,智库作为非盈利组织,客观、清醒的对我们社会的能见度、风险、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判断和思想创新、政策建言。智库和媒体的价值选择是不约而同,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都肩负社会责任。媒体和智库应该进行深度沟通和合作。


 

王斯敏

王斯敏 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

智库和媒体两者之间具有融合发展的天然特性。智库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思想产品,即政策思想和政策方案,并为国家的政策提供咨询服务。这些产品最直接的渠道是内部报送,同时也必须要面向大众传播出去,来影响社会舆论,影响国际舆论。智库的立足点是研究,不能被媒体的功能同化。智库要增加影响力,首先要打磨质量过硬的思想产品;二是要培养并引导智库专家增强大众传播的意识和媒体对接的能力;第三,智库应该建设自己专业的媒体运营团队,例如人民大学的国发院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最后,智库与媒体的对接、报道,可以常态化、规律化,并要做好事前的策划。


 

薛立胜

薛立胜 中国网副总编辑

智库为公共政策提供决策咨询,这是最基本的内涵,具体的特性有专业性、独立性、创新性、公益性等等。既要关注到针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前瞻的思考。智库不应该是单纯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成果必须能够服务于公共政策决策。我们的智库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要提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只有研究影响到决策层,被决策层吸纳,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智库要影响民众,凝聚社会共识。智库要在国际秩序构建中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从国家发展层面,希望有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创新抢占国际舆论的制高点。互联网催生了新媒体领域,智库的传播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于运全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智库和媒体构建良性的机制应该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应有之意。智库的舆论传播无论是从机制建设,还是从主观能动性方面,总体上是滞后智库本身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建构智库+媒体良性传播机制。一个是智库要提升社会责任,不仅要扩大社会影响力,最重要是为社会提供思想产品,维护公共利益。二是要有基本的媒体素养和尊重传播规律,杜绝哗众取宠,也要避免过度专业和内容晦涩的传播。第三,智库应该构建传播品牌。在智库自身的平台传播建设方面,人大国发院走在前列。第四,建立媒体与智库合作传播的机制。


 

吴焰

吴焰 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媒体和智库之间的合作是双赢。例如人民日报的评论部三年前就在版面上推出了相关的栏目,给专家、学者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智库与媒体有合作,也有差异化。无论是智库还是媒体的发展,都要以全球意识来打开国际视野,要有历史意识体现中国特色,要有问题意识对接中国国情,还要有专业意识。对于如何找到媒体与智库对接的契合点,既要保持专业化,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通俗化。又要紧扣热点问题,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从合作层面,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平台和智库的研究成果对接,另一方面,除了基础层面的合作外,媒体与智库还要加强高层交流和品牌合作。


 

杨英杰

杨英杰 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副总编辑

智库舆论传播中的话语类型有三个,政治型话语、学术型话语和社会型话语,媒体传播中经常会出现话语类型复杂、缺乏清晰的边界和话语难以融合的问题,这就导致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模糊和损失等问题。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媒体定位、内容产品以及受众对象进行话语的选择和转换。另外一个方面,智库和媒体都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智库需要生产出具有世界眼光的高质量产品。


 

蔡闯

蔡闯 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

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随着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传播专业技能的过渡泛化,及其职业自尊的消解。自媒体的出现把多年建立的秩序侵蚀,所谓的渠道霸权时代已然终结。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传统媒体的传播质量难以令公众满意。同时又进一步把传播专业化与传播非专业化的界限彻底打破。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智库方面,目前很难保证某些智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很难遏制公众对智库及其相关成果的质疑,而且智库不能及时地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智库得到真正的发展,媒体才能在质量上有真正的提高。


齐晔

齐晔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在智库发展和舆论传播这两个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智库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从智库本身来讲,一般只是注重于前一部分,提供思想的产品。智库是知识库、思想库、策略库,在产品形成之后,面临一个渠道的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基本上每天都有公共的活动,或者是大型的论坛,或者是研讨、政策的辩论等。布鲁金斯内部非常注重传播,活动结束之后,都有对音频、视频的记录,第二天就可以发布。而国内的智库来讲,在传播方面还是非常薄弱,做的是单打独斗。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智库和传播的相对比较稳定化的合作机制,例如经常性举办如同今天的研讨会这样的的活动,创建智库与传播的论坛。


 

陈红兵

陈红兵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助理、原《对话》总制片

媒体对智库有着很高的期待。当下中国社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媒体去聚焦、去传播,但是很多时候媒体的认识并不是到位的,这种认识和积累上的局限就会导致我们在传播中的蹩脚和局促,观众也很容易看出来。这种关键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智库和智库思想成果的支持。因此,也希望人民大学国发院能够组织起专家队伍,把握社会热点话题,深入研究,形成答案和结论,这样我们媒体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杨春阳

杨春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副总监

在当下智库发展热潮中,智库的创新能力、产品的影响力等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智库产品和媒体产品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智库产品通过媒体的呈现和广泛传播而形成社会关注、社会焦点,就可以引发更多的关注、影响决策。我们经济之声和智库合作是很密切的。我们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合作始于2011年,我们签订了战略协议,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


赵焕新

赵焕新 中国日报新闻策划部主任

当新闻的当事人不发声的时候,或者报道者的观点需要支撑并增加一些新的维度的时候,媒体就需要智库的专家或者成果来支撑。《中国日报》在2015年11月刊发了一篇关于美国的南海阴谋注定要失败的文章,这篇文章刊发后被45家世界主流媒体转引,这种放大效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媒体很需要在一些国际热点、焦点事件、重大事务中,中国能够明确无误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智库专家能够参与进来。


商灏

商灏 《华夏时报》国际评论部主任

传统媒体尤其是像《华夏时报》这样专业的财经媒体,它的评论板块或理论板块对文章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强调:除了背景、热点问题的深入分析之外,最重要内容是趋势判断和政策建言。而这恰是智库一向所长。美国智库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有效的增强了政府前瞻性、判断力和决策科学性,这与美国媒体的推动作用分不开。当代中国智库的影响力能否全面提升,如何全面提升,这可能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加深与媒体方面的合作。媒体与智库也许可以共谋,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思想的力量。


包晓竹

包晓竹 贵州卫视大型对话节目《论道》总制片人

《论道》节目从2009年开始关注智库发展,并与多家智库合作进行报道。我们的栏目曾聚焦一带一路新机遇、中国企业全球化、TPP等前沿问题。只要把握好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学术成果和大众传播并不冲突。同时,期待媒体之间的更多合作,在一些重要话题上提早布局、加强策划,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智库与媒体的互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问题导向,集中各种资源关注那些国家战略的真问题、大问题。第二,可以向欧美一些智库机构学习。第三是机制,采用项目机制和更多的合作机制,促进智库和媒体更加紧密的合作。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