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封面传媒旗下封面智库在北京联合主办召开“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经济版图变迁专家研讨会。
起自青藏高原寒冷冰川中的一滴水,经流六千三百多公里,穿越险阻狭隘,跨越9省2市,最终以滔滔之势奔流入海,沿岸汇聚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与生产总值……长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河,更是中国人通过艰苦创业走向富庶文明的千年象征。
饱经沧桑的大江,又将迎来新的变局。
今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提出,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并强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决策,将会如何重塑经济带各省份经济版图?既有的经济布局是如何产生,又因何演变?不利于协同发展的种种问题,是如何形成的?真正阻碍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为深入探析上述问题,5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封面传媒旗下封面智库在北京联合主办召开“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经济版图变迁专家研讨会。
以下为专家发言摘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20年间各省份经济差距扩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在会议上发言
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已经出现固化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并未因历次国家级区域经济政策而有明显改善。
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华东六省一市为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对各省份1994年-2014年的GDP、GDP增长率、人均GDP的比较可以得出:20年间,华东六省一市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经济差距总体上在扩大。
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形势,原因在于区域经济政策总体上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初衷,而是变成了利益均沾的区域平均主义。
建议区域经济政策要有重点、有步骤、有战略地推行,防止地区平均主义;应该以减少地区贫富差距为主,适当鼓励富裕地区发挥引领作用。
另一个研究发现是决定省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国企比重、政府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进出口总额、高速公路里程和廉洁程度的计量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影响一个省份经济发展的四个最核心要素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公路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和腐败程度。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长江中上游省份如何选择重点产业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在会议上发言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生态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从自然禀赋的支持上看,生态农业、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及旅游产业都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从产业在全球转移规律看,长三角、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只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不可阻挡,沿用过去简单的把产能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发展思路不符合实际,不能也不应是生态友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诉求。生态优先是绿色发展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长江黄金水道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需要从“传统农业文明下的长江水运系统”转型升级为现代文明发展需要的立体综合交通走廊,为区域发展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交通服务。
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类产业走向成功的静态支撑,打造高效率、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是动态支撑,动静结合。
中央给出地方发展的底线,地方在中央战略指导下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中央与地方实现更紧密的互动。
长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长勇:财税机制对地方政府决策影响巨大
长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长勇在会议上发言
“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分享增值税收入比重,由75:25调整为50:50。 “营改增”后,地方原有的营业税收入大大降低,增值税收入比例提高。因为营业税主要创造自服务业,而对增值税贡献最大的是重工业,单从地方财税收入来说,税制的变化是在鼓励地方支持产能过剩的重工业,而不太在意需要支持的新型服务业。这样一来,我们的去产能调结构的产业政策就难以贯彻落实。而且时间一长,为了争利,区域合作也势必难以进行。
《财经》杂志副主编苏琦:发言权决定了发展速度
《财经》杂志副主编苏琦在会议上发言
决定一个省份发展较快的因素,一是市场开放程度,二是获益于经济发展的政治优惠,也就是在市场和政府都有发言权。
很多的梯度发展理念,都是为了把原来东部的生产要素集聚到中、西部,却忽视了生产的空间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江艇:发展要靠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江艇在会议上发言
“长江经济带”战略,如果能够成为一个成功战略的话,它一定不是一个以平衡发展为出发点的战略,而仍然是一个如何把饼做大的战略。
真正遵循市场规律的资本流动,应该从西部流向东部,而不是从东部流向西部。
从城市角度来说,每一个城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不同的区域,到底把它定义为交通枢纽、商贸中心还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中心,还要根据城市本身分析。城市的良性发展,还是要靠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