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下简称“国发院”)“双周政策分析会”(第6期)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与应用经济学院联合举办。会议以太空经济为主题,旨在对国内和国际太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研讨,分析我国太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推动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马碧、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宁远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国际部处长单文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谢清超、国防大学副教授唐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究员李洪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珂、银河航天(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颜根廷、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耀中、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静茹、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二级调研员李美玉、民建中央调研部研究室副主任柴玉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二院期刊事业部主任于维姝、《中国航天》编辑部主任白东梅等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魏楚、和平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谢伦裕,“民营经济”团队成员张钟文、苏立,“和平与防务经济学”团队成员刘硕扬、张博骁、赵宇恒、刘松瑞等参会。
郑新业指出,太空经济是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不仅涉及空间科学等理工问题,更与人文社科有着紧密联系,希望各界专家围绕太空经济的供给、需求、市场结构、企业决策和政府规制等方面深入交流,为促进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刘松瑞代表“和平与防务经济学”三三制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团队太空经济研究背景,从新一轮太空竞赛的现状、太空资源的国际分配规则与稀缺性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太空经济发展的国际和国内情况。他介绍了太空经济发展中市场供给与需求、市场结构、市场定价情况等重要研究议题。团队计划未来进一步针对太空经济领域重大基本事实、重要关系以及关键参数进行研究,为太空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宁远明指出,发展太空经济在拓展人类生活和生产空间、参与大国博弈、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他提出,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太空经济的战略地位,争取战略资源;准确定位我国太空经济发展阶段,找准发力点;激发带动商业力量参与,创新发展模式。
谢清超对民商航天火箭发射服务进行了简要介绍。
唐昊指出太空经济与国家太空安全发展密切相关,国企和民企应共同发力、携手并进,共同促进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洪波指出,要坚持党对航天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推动新时代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国家顶层规划和统筹管理,以央国企为主力军,依托国家队集中力量发展上游产业,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下游地面终端服务与应用,共同高质量发展我国航天事业。
王珂指出,太空经济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太空经济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的新挑战,应当在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和统一规范下,引入商业化、市场化的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发展中国特色的太空经济。
颜根廷首先介绍了当前商业航天带动太空新基建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商业航天的新机遇,建议要加强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商业航天产业创新生态的政策支持等。
史耀中强调了“耐心资本”对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资金支持形式、国际业务拓展、分级分档管理、新型举国体制、股权投资等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张静茹对全球航天产业商业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在自由交流环节进行了深入讨论。
马碧用“蓝海”“蓝缕”“蓝图”三个词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指出太空经济的发展前景是一片蓝海,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要具有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各类企业要在国家战略蓝图下,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探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阳华主持。
本期“双周政策分析会”,与会专家们从多视角就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讨论,集结了学界、军界、政界多方研究力量,为下一步团队开展太空经济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