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宋扬。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户口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本报告认为,如果没有其他政策的有力配合,仅仅取消城乡户口性质的区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城镇化的问题。那么,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在改革中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改革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分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方向。
本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指出当前我国哪些公共服务仍然与户籍属性挂钩,说明最近取消城乡户口区别的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报告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在同一个区域内生活的人们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待遇,而不受户籍属性的限制,这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三个主要难点。首先,户籍管理上严重分权,权力集中在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强的改革动力。其次,巨额的改革成本对各级政府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抑制了户籍制度改革的速度。最后,大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相对饱和,放开户籍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大城市病”。
基于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分析,本报告第四部分提出以下几点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激励。第二,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共担机制,减轻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财政压力。第三,通过区域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让中小城市分担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压力。第四,逐步放开大中城市的落户条件与逐步增加对非本地户口人群的公共服务应该同时进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以探索把积分和在目的地城市享受的公共服务联系起来,如达到某个积分值就可以享受城市的廉租房等等。第五,在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上,大中城市探索积分落户与摇号落户制度并举的落户政策。笔者认为,除了积分落户以外,可以探索在当地工作时间很长、拥有居住证的人群中实行摇号落户制度。如果在常住的外地人口中采用摇号落户政策,可以让很多较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和普通工人看到希望,提高社会的机会均等化程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五部分提供本报告的简要结语。
全文下载:人大国发院专题报告NPE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