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谢雅楠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在前一阶段频繁出台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推行定向降准,并在近期表示会加大该政策的力度,未来会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另外,央行还向中小金融机构发放1000亿元再贷款,定点投向于农村建设。
从之前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更多还是以货币政策的微调为主。不过,为保证经济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快对财政政策的调整力度,以期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
财政部在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从中央层面强调“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山东、广东、贵州等地方政府也先后明确有关通知,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中央和地方纷纷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主要原因还是年底集中支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全国财政支出39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98亿元,增长9.6%。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去年12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25047亿元,约占全年总支出额的17.92%。
然而,财政政策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进度集中在下半年甚至最后的一两个月,对稳增长的作用就难以体现。为此,《通知》明确要加强支出预算管理,要求本级代编预算要尽量在6月30日前分配下达;超过9月30日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上级转移支付要在收到后30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同时要求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和做好支出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健全考核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财政支出并不是按照各季度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的,年底集中支付的情况确实存在。《通知》则旨在强调我国要在财政支出上进行结构性调整,不能像原来那样集中到年底进行支出,而是要求支出相对均衡。
“虽然前四个月财政支出只占全年预算的26%,但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政策事实上已经在逐渐调整。”刘元春说。
据统计,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安排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980亿元,较去年实际下达数增加了250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286万套(其中各类棚户区184万套),基本建成125万套,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0%和25%,完成投资3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100亿元。随着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逐步深入,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逐渐显现。
刘元春表示,这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高,而像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甚至可以做到提前到位,而项目资金到位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总体上来看,财政政策微调的信号已经很明显。首先,中央要求各地方和各部门保证政策实施不打折扣。其次,从《通知》可以看出,政府希望对财政支出进行结构调整,尽量可以做到各时段支出的均匀分配。最后,政府正在试点的地方债券希望可以为地方投融资平台解困,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刘元春也认为,未来我国财政政策还有调整的空间。我国的减税目前还是以结构性减税为主,未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依然不明显,那么可以出台全面减税的政策。相比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中的减税对企业的减负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原文地址:和讯网 http://news.hexun.com/2014-06-09/16551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