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来源:新京报
价格改革再度成为经济改革的热点、难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表示,放开价格就是引入多元竞争,真正形成市场的竞争关系。同时,参考国际通用做法,政府可以有选择地在消费端对大众实施价格补贴。
新京报:该如何理解三中全会出台的价格改革内容的内涵,改革的用意是什么?
许勤华:所谓放开价格,就是要引入多元竞争,无论是在上游、中游和下游领域,真正形成市场的竞争关系。
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或行业,国际通用做法都是由政府定价或主导价格。如为了社会公平性,政府会有选择地在消费端对大众实行价格补贴。
这种区别处理的改革措施能够形成可放开的领域和环节尽量放开,由市场决定价格;而需要政府保障的领域和环节则提高社会化程度,完善定价监督机制。
这种做法既符合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又是对以往机制的一次跨越式的改革。
新京报:为什么要改变原来的定价机制?
许勤华:原来的定价机制虽然一直在做调整,但由于对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从指导思想上还没有进一步明确,未能准确把脉原有机制的弊病,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行业的发展以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之间的两端都不满意,必然挫伤社会积极性。
新京报:从操作层面看,价格改革的难点在哪?
许勤华:六个问题。第一,怎样准确确定竞争性环节?第二,如何引入多元竞争?第三,形成一种怎样的市场竞争关系?第四,不同所有权竞争者在市场中享受的权利与义务如何区分?第五,如何建立监督机制?第六,如何使机制更为市场化?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细而扎实的工作,而社会、企业、学界要有理智的献计献策。
新京报:价格改革一定意味着涨价吗?
许勤华:价格改革不意味着一定会涨价。
但是由于价格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供应多了价格自然就落了,价格落了生产的人少了,价格也就会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