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透视新质生产力,对于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之“新质”的多维透视
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科学化、“总体工人”、“一般智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可以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多方面体现。
第一,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当代发展形态。马克思在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中揭示了生产力是多要素组合的复杂结构系统,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主客体及其中介结构,先进生产力首先就体现在这一要素及系统的全面发展上。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优化与量变迭代,而是形成一套新型的生产力要素结构系统,从要素本身、要素间关系、关系形成的结构、结构所发挥的系统功能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生产力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方面发生了“质”的、结构性的变化,不仅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的技术提升,还将科学技术、信息数据、经济管理、人文经济等能动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入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迸发出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第二,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赋能形式。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蕴的“自否定”力量即生产的社会化,并科学预言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将为催生新的需要、新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提供关键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将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社会性分工和协作、更大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化集中、更高水平的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化,使社会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灵活、弹性的有机整体,为生产社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新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科学化”趋势的最新成果。马克思注意到,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过程就日益表现出科学化趋势,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最具革命性的生产力要素。而新质生产力则体现了生产科学化趋势的最新成果,意味着科技直接成为生产力的趋势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不仅内在改变了劳动方式及分工协作方式,还重塑了中介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相关,是科技创新密集型的生产力,是原始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的生产力,是生产科学化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系统地取代传统的机械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引擎和中介作用。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使生产活动更加依赖人类科技素养和集体创新能力的普遍提升。
第四,新质生产力是“总体工人”的最新体现。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大工业中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将劳动者的社会结合称为“总体工人”。所谓“总体工人”,是指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劳动者结合而成的社会性整体,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以及间接参与生产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总体工人”包含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结构性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中介性结合、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差异性结合等。而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总体工人”及劳动社会结合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内涵得到极大丰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事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等复杂劳动。这些创新型劳动者作为“总体工人”的中坚力量,不仅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中的复杂问题,在劳动能力中体现出综合性、创造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五,新质生产力是“一般智力”的合理发展形式。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大工业中“一般智力”的形成发展。所谓“一般智力”,是指现代生产科学化趋势中从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相对独立化并被公共使用的智力因素,在狭义上体现为劳动社会化分工协作中的公共性智力因素,而在广义上则扩展至智力对象化产物的集合体,包括知识、科学、技术、机器、信息、数据等。“一般智力”源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受制于资本价值增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表现出相对于个体劳动者的异己对抗性质。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合理发展的“一般智力”则能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条件。劳动者不再仅仅直接依靠自身习得的知识技能来进行劳动并参与生产过程,而是更多地通过共建、共有、共享的信息网络的中介来进行劳动并参与生产过程。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催生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技术全方位渗透融合多种生产要素,“一般智力”的社会化、公共化趋势也日益采取数字化形式,因而,信息数据综合能力尤其是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劳动者的必备素质。相应地,新质生产力之“力”也主要表现为从以往热力、电力、信息力到“算力”的升级,而这种全球规模的云计算“算力”正是“一般智力”的最新体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塑造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生产关系成为具有高度弹性和可塑性的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让一切创造人民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新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快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里的新型生产关系,当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形式,但在生产关系的具体体制机制和要素环节中具有一系列新特征、新结构、新功能。第一,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更加具有弹性和可塑性。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更加灵活、弹性、高效的创新机制和市场机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活力。第二,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更能保障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科技创新驱动日益强劲,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社会财富增长速度加快。这就更需要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式,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通过完善劳动主体的“再生产”机制,不断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新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更加促进开放包容和共同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信息共享、科技交流、文明互鉴日益紧密,这就使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需要全球整合。因此,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在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和资本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按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资本是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权力。资本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生产要素上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极大激发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将社会生产力转化为资本自身的力量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统治和剥削,不断榨取劳动者生存发展的时间条件和物质前提。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着主要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规定其存在形式和比例比重,并改造其内在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以或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方式支配着公有或非公有的各类资本,使之服务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由此,新质生产力和资本之间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一方面,资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仍然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可以作为一种高度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激发高效、灵活、创新的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高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警惕资本的逐利性及其野蛮生长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资本论》早就揭示了,资本具有盲目追求利润的本性,这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野蛮生长的资本还可能通过垄断市场、压低劳动力成本、破坏生态环境等手段,阻碍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因此,我们需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确保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生产力,与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确保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最大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看,先进生产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现代文明成就的内核。由此,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丰富的文明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进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劲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和形式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推动以生产效率为核心的物质文明的发展,还蕴含着以劳动者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精神文明的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我们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明内涵、更加多样的文化形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量,既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特征,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力和引领力,继续深化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根本推动作用。生产力在本质上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人本身的能力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就是最大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于人的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科技水平,推动劳动者自身能力素质与物质生产力一体化发展。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有助于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有助于人的社会性潜能趋向创造性、全面化和个性化,从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郗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24年6月28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