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6
01
[观察者网] 王义桅:一带一路“战略”吓到了谁?
来源:观察者网 hmj


       2015-06-01    来源:观察者网


       第14届亚洲安全峰会(俗称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开幕前,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专场,吸引了百余名与会者,可谓开创了中国智库借台唱戏、引导大会开展的先河。如此先声夺人,聚焦合作议程,效果甚好。


       研讨会伊始,关于“一带一路”是否为中国战略,抑或是兵法,中外与会者辩得不可开交。在英文中,“战略”(strategy)是与军事密切相连的;而中文“战略”是日常用语,与军事无关。这种中外认识差异,典型的例子是“宣传”一词:中文涵义正面而英文涵义负面,故此老外对中国人把“宣传”一词挂在嘴边常常感到莫名其妙。

 

       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并非“战略”;但从非传统意义而言,“一带一路”对内可以称为“战略”:发展战略、合作战略,对外则称“倡议”——国际合作倡议——较好,以免引起误解。

 

       不管怎么称呼,“一带一路”将深刻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必然逻辑。首先,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也带来重重挑战,集中在一点就是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表现在投资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等。其次,中国从全球分工体系中从产业链低端上升到中端甚至高端——如高铁、核能、国家电网和5G通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塑造新的比较优势:从劳动力、技术、资本到标准、规则。一句话,“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必然逻辑——从开放的内涵上来讲:“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从开放的广度上来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开放的深度上来讲,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中国周边外交的升级换代。周边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面对美国“重返亚太”后,以中国与个别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为借口,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与摩擦,恶化中国周边环境。“一带一路”倡议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跳出这一周边陷阱,推行综合、合作、共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时代升华。

 

       三、中国从融入全球化到开创全球化。近年来,美国认定中国是全球化最大得益方,指责中国“搭便车”,因此加速推行TPP将中国排除在更高标准全球化之外。中国不能指望通过国际接轨、融入全球化解决未来经济发展及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问题。这就是“一带一路”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因此把欧亚大市场、自贸区建设作为基本目标。

 

       正是从以上三方面说,“一带一路”不能简单称为中国对外战略,而是中国的合作倡议或公共产品。会上,有外国与会者将“一带一路”理解为建基础设施项目,并质疑基础设施并非国际公共产品。其实,“一带一路”着眼于“五通”,包括设施联通,联通的基础设施就是国际公共产品了。既然如此,世界应欢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必将让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受益。

 


 作者在香格里拉峰会现场

 


作者(右一)在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一带一路”专场会议上

 

       http://www.m4.cn/opinion/2015-06/1276497.s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