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2日 来源:环球时报
陈雨露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中,国际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西方国家发源的经济危机,是否还应由西方国家来主持应对?这是全球20个最主要经济体的思考者们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如何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这是各国需要通力合作、共同面对的现实挑战。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几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应对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我们认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应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价值,各方都应限制金融过度虚拟化,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应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积极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使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第一,大金融促进共同繁荣。全球经济共同走出危机,需要建立一个大金融合作框架,促进全球宏观政策的大协调。除了货币政策之外,该框架还应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的相互协调机制及监督机制,并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世界20个最大经济体内部应该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政策措施,妥善化解主权债务、跨境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等金融风险,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效缓解全球通胀压力。
第二,大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各国应加强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时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竞争性货币贬值是以邻为壑,是死胡同。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更多地体现新兴经济体的关切,增加新兴经济体发言权。推动全球金融治理的大合作,还需要建立一个全口径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全部金融机构,按照全口径的统计制度实施综合监管。我们认为,应建立一个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网络,通过加强国际协作,严格管理衍生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的高投机性国际市场,保障金融稳定。
第三,大治理保障共同繁荣。世界经济实现复苏、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都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带来更有质量和竞争力的发展。从根本上看,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充分发展,使世界范围内有效需求增长未能跟上生产力发展步伐。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源占有失衡,财富分配不公,发展机会不均,形成“越不发展越落后,越落后就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制约了世界经济持久稳定增长。我们认为,应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实现世界共同繁荣。
中国有句古话,“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以民间层次为基础,加强国际合作,协力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变革,才是走向世界和谐与经济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本文是作者在8月21日由20国智库参加的“‘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