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3
20
[财新网] 郑新业:“政治副中心”传言何来?
来源: nads01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于 财新网

  【背景】北京持续受困“大城市病”是不争的事实。本月18日网上开始泛起流言,称京津冀三地已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一些部委的下属事业单位及教育机构将率先搬至保定。

  多名官方人士昨日就此回应称,并未从正式渠道获悉保定市被初定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事实上,近年来这种“一厢情愿”的传闻和炒作已经屡见不鲜。

  京津冀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至。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就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京津冀一体化提出时日良久,如今再被关注原因何在?其推进过程有哪些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新业介绍,从历史上看,京津冀三地在清朝均属直隶总督署所管辖,现在非要分成三个行政区域,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讨论。要建立一个“大北京”,政府管制规模应做到可变动。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并不是新概念。早在七八年前,北京与河北就开始联合实施“稻改旱”工程,退稻还田,把耗水量高的稻田改成旱田,保证潮河水更充分地供给密云水库,以缓解北京用水紧张局面。

  郑新业表示,京津冀三地一体化之所以越来越被关注,其动因还是在于北京作为巨型城市对资源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比如河北是钢铁大省,因为环境问题有人提出河北钢厂需要降低产量,可如果产量下压,京津乃至整个华北的钢铁需求就会得不到满足。而对河北省自身来说,其自身经济发展问题也没办法解决,需要来自北京方面的财政支持或政策倾斜来弥补。至于环境问题,需要做的不是压产能,而是升级污物处理系统,加强排污管制,实现清洁产能,上海外高桥的“清洁电”就是一个例子,而这方面的资金、人力、政策投入也应由北京来协助完成。所以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建立这一地区资源互换、重新配置的无阻碍通道,在城镇间形成互惠关系。

  郑新业认为,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中国和欧洲在气候问题上的对话。一方面欧洲认为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意见很大,而中国又需要维持生产来保证自身经济健康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欧洲又对中国的经济资源有所依赖。京津冀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分摊税收、支出业务成本,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分流输出一部分经济产业,北京应该对这些有所考虑。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考虑在京津冀实行户口互通,只有在社会保障和福利相同的情况下,人才和资本才会真正流动起来,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

  郑新业指出,网上有传言说要将保定立为“副都”,这悬疑背后反映出的是对京津冀三地能够更紧密的期望。要加速三地一体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三个省、市政府部门协调不够的问题。应该整合上升至中央层面协调,成立京津冀协调委员会,在国务院系统也应成立相对应的华北事务协调中心,要在制度上从横向省市间协调转变成中央立体管理。

 

           原文地址:财新网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3-20/100654243.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