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6
11
[金融时报] 刘元春:需求回稳或致物价缓慢上行
来源:和讯网 nads01

      2014-06-11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庞东梅
       从促外贸“组合拳”祭出,到营改增扩至电信业,近期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出台,是否对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带来影响,从而在价格方面有所体现?

  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时代”回升至“2时代”的2.5%。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来看都出现降幅收窄,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稳定

  CPI仍处合理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CPI较上月出现反弹,主要在于翘尾因素导致同比涨幅回升。5月份新涨价因素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的攀升推动新涨价因素上行。如果剔除食品价格等其他因素,核心CPI依然保持稳定。整体来看,目前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稳定。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比数据看,受基数影响,5月份的翘尾因素比4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致使5月份 CPI同比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中,由于我国启动了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猪肉价格出现了反季节的“由降转升”趋势。然而,随着炎热夏季来临,猪肉消费的减少将对后期猪肉价格的上涨产生抑制作用。受到大量露天鲜菜上市的影响,蔬菜价格也将继续下行。

  从拉动CPI上行的诸多因素来看,5月份CPI同比涨幅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并不表明我国通胀压力就此明显加大,CPI温和上行仍处于合理区间,距年初预定的控制目标尚存在较大的空间。

  对于另一个重要物价指数PPI降幅收窄,刘元春认为,PPI透露出环比将“由负转正”的信号,表明前期我国采取的“微刺激”政策在工业经济领域出现成效,与此前公布的PMI回升遥相呼应。

  结合这两大指数,我国经济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透露出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

  “稳增长”政策效果释放

  后期物价或缓慢上扬

  日前,央行为落实国务院精神,“定向降准”力度有所加大。货币政策的主动作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刘元春认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大力支持小微和“三农”发展;财政政策全面出击,今年二、三季度“稳增长”政策力度不会减弱,有助于总需求的回升,因此,后期价格上行压力或较一季度或有所加大。“后期CPI还将缓慢上扬,但是上扬的幅度不大。”刘元春表示。

  近年来,CPI起起落落,食品价格尤其猪肉和鲜菜价格波动是“主推手”,后期食品价格小幅上行的概率较大。从“猪周期”来看,猪肉价格开启了上升的通道。我国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的上涨将对CPI的小幅上行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重要能源品价格改革,能源价格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公共服务价格的上升,必然会对CPI产生影响,推动价格总水平的小幅上扬。

  从外部环境来看,刘元春认为,5月份出口增速实现正增长,表明我国外需逐步恢复,这也是推动物价小幅上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求难有大反弹

  通胀压力不大

  虽然预期下半年我国物价将继续小幅上行,但是回升的幅度不会太大。全年来看,通胀不会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此外,需求的平稳不支撑物价大幅上行。刘元春认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总需求难以大幅反弹。

  虽然5月份PMI已经连续数月回升,PPI环比转正指日可待,出口增速也实现了正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仍属于投资拉动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抑制投资增速的增长。同时,工业领域存在大面积产能过剩,制约了资金杠杆作用的发挥,很多领域存在去杠杆的压力。外围经济虽然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是今年不会出现快速反弹,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掣肘。综合各种因素,今年我国需求将以稳为主。

  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需求的疲软导致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

  刘元春表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分化,房价下降压力增大对CPI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具有间接传导作用。具体来讲,房地产行业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众多,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将影响到诸多行业的需求,从而在价格上有所反映。

  考虑到上述诸多因素,未来我国物价上行的空间不大。全年物价将保持温和态势,通胀压力不大,不会对宏观调控政策带来影响。温和的价格环境将为“稳增长”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更多的空间。 

 

       原文地址:和讯网 http://news.hexun.com/2014-06-11/165583942.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