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2
28
[華夏時報] 王莉丽:雾霾是旧发展模式的隐喻
来源:華夏時報 nads01

       2014-02-28   来源:華夏時報

       如果说环境危机在几十年前还具有某种社会“寓言”的性质,那么今天,伴随着“雾霾天气”的严重危害,每一个中国人无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环境危机的存在和威胁。

       事实上,雾霾只是中国环境问题严重性的一个外在表征,雾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环境资源矛盾的显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愈演愈烈,如果环境危机得不到及时、系统的可持续治理,“美丽中国”将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遭遇环境危机的国家,英国、美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遭遇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1952年12月4日的伦敦“大烟雾”导致1.2万人死亡,成为20世纪全球最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这场大雾之后,英国人痛定思痛,开始进行环境治理,并催生了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有了巨大改善。

       无论是在人均GDP、产业比例还是能源结构方面,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现阶段的中国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危机更加复杂。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工业化速度比其他国家经历过的阶段更快、城镇化规模更大,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更大,发达国家两三百年间逐步出现的资源环境矛盾在我国集中显现,并最终引发了2013年至今的大范围持续的“雾霾污染”。

       对于环境危机的治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制订了危机应对方案。但是,环境危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也不仅是企业、媒体的职责和少数专家学者及环保组织的事,而应是全民的行动。在现阶段,中国环境危机治理应该充分采用“多中心”的治理模式,除了注重每一个普通公众的个体环保力量之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环境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让智库(THINK TANK)发挥思想工厂和舆论领袖的作用,利用其专家知识为环境危机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战略方案。

       从政府的维度,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前的环境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对环境危机现状、成因、相关影响因素、具体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环境危机治理规划总体方案,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环境攻坚战。政府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发布信息,让社会各界和普通公众能够看得见政府在危机治理中所做的努力和所产生的结果。第二,要彻底调整产业结构,全面缓解环境压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优先”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向,并以此作为助推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制度保障。第三,要健全环保法治,加强执法力度。总体来讲中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执法力度还不够。西方国家环境危机治理的经验已经表明,依法治理是环境危机治理成功的基础条件。

       从媒体的角度,中国的大众传媒要进一步发挥出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力量,在全社会构建绿色的公共舆论空间。要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最根本的,还是要重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治理能力。而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提供者和议题设置者,媒体要广泛、持续地进行高效环境传播,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中国媒体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媒体的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效力,但是媒体可以通过对重大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信息传播,促使环境问题透明化,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增强环境破坏和滥用权力所面临的道德压力,促使各级政府部门解决环境危机,提高环境危机治理的力度和速度。媒体在环境治理中还应该承担起沟通政府、企业界、知识界和社会公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各方信息表达与利益协调,实现权力机构与公众、权力机构内部系统之间以及公众各群体之间的全方位沟通。

       从智库的角度,中国要进一步加快环境智库的思想创新和舆论引导作用,根据现实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环境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既牵涉到内政又影响到外交。当前,世界各国竞争的范围和重点已延伸到环境领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新焦点。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无论是作为决策者的政府官员,还是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都很难对环境危机问题做出专业的分析,必须借助于智库的专业知识。另外,智库还要发挥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网络舆论空间,对环境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的解读,以环境专家的专业和中立地位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当前,中国一方面要解决环境危机,另一方面,正处于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正视环境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充分发挥政府、媒体、智库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副教授)

 
       原文地址:http://chinatimes.cc/hxsb/comment/sheping/140228/1402282036-133854.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