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6
11
[凤凰评论] 时英:国企改革:党管国企有无必要?
来源:2015-06-11 凤凰评论

 

国企破斧改革究竟有无必要?

国企改革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新问题旧制约也一直相伴而行。体制机制低效率、去行政化、国有资产流失等长期滞留的问题,加之近年来, “天价招待费”、 “天价年薪”、贪污腐败等问题的显现,都使得国企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区。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给新一轮国企改革定了调,“党要管国企”引起了一片热议,更是质疑之声频频。其实早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始,国企就已经被盯上了,改革驶至国企层面只是时间问题,先从反腐看,早在2013年中石油腐败案时就已经为全面国企反腐埋下了伏笔,今年1月份,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正式决定将反腐重心对准国企,各大国企乌云密布,据不完全统计,短短5个月,已经公布的被调查国企高管就达40多人,涵盖多个行业及领域。

其实,此次政府层面的国企巡视全覆盖,就已经为“党管国企”的施行提供了些许实践基础,对国企经济影响力的肯定和内外部存在问题的把握,促使国家加强党领导国企的决心。

此次“定调”后,各界争论的重点就是在强调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环境下如何看待“党管国企”,在这里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强调“党管国企”并不会影响市场化改革进程。对市场调节作用的肯定,已经促使我国私有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以“党管国企”为立足点的国企改革,任务就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维持国企稳定的同时,利用党对国有企业较强的掌控能力,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时,来影响经济资源配置。

其次,强调“党管国企”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国企反腐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渐行渐深,已经覆盖到国企的各个层面,腐败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及经济的效率,国企管理者利用体制优势,谋求私利的现象屡禁不止,在鼓励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可能再次涌现,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国企的市场化发展进程,通过强调党的领导,在政府层面控制腐败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党领导国企,仍然要面临体制机制约束、行政化低效率、工作对接协调不完全等现实问题,如何让党的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仍是我国政府将要面临的极大考验。

最后,事实证明,国有企业在国家进行经济调整时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我们一直认为的体制机制固化的国企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被民间嫌弃的经济主体却已成为别国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前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这样表述到“中国国企的国有属性意味着,它们可以在需要时被导向投资。这是中国投资水平远远高于美国的一个关键原因。”“中国直接通过控制国有部门投资的能力,还创造出比西方经济体更强大的对抗危机的宏观管理工具”。关键时期,政府导向投资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国企的控制来实现,这一点是需要肯定的,但厘清国有企业的边界仍是关键。此次国企改革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企上市进程将加快,并在改革中将主要资产划在上市公司名下,这样将有利于厘清国有企业的边界。

无限放大“党管国企”的“党管”并无意义,国家强调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参与国际大竞争格局的决心,这只手不能放。而当前解决国企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先处理好腐败问题,再强调效率促进及合理分配问题。事实上,党管国企也不是说哪个层面党都要管,在具体部门的经营管理上,仍然会鼓励发挥市场化管理人才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重要的。

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也必将会在争议和问题中艰难前行,问题总是为了主体的更完善而存在的,改革就是解决方案,不过这个“改”一定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坐实国有经济的同时,厘清国企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国企改革仍需踏于稳固的基石之上,为建立更为完善的国企形态而努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http://news.ifeng.com/a/20150611/43954272_0.s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