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8
19
[新浪网] 刘元春:经济回落尚未触底
来源: nads01

       2013年08月19日  来源:新浪网 
     收入下滑标志着经济回落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下一步中国经济回落的速度可能要强化。同时,金融问题的出现也标志着实体经济依靠这种输血的救助模式结束了,金融反而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个强烈的负面效应。
  
  文|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按官方的表述,我们目前的经济运行是平稳的,稳中有进、稳中有质,都是正面的话语,但如果我们将目光稍微在历史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上有所拓展的话,可能结论与这个并不一致。这一轮经济回落,从2010年一季度的GDP12.1%一直回落到目前二季度的7.5%,回落了4.6个百分点,并且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国内很多人谈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即不高的CPI和中速逆行的GDP,但如果我们把视线进一步扩展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判断可能是错的。原因在于,我们一般认为经济回落的核心主导力量是潜在GDP回落,是由于人口资源的变化,由于改革红利、工业化阶段所致的这种现象,但试问一下,像印度这些国家,他们正在享受人口红利,像欧美这些国家,他们本身的基本制度还不错,同时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基本面的问题,但是为什么都出现了同步性的趋势变化,我认为,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有共同的周期。回到数据来看,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目前中国还是在一个下行周期里的回落,这种回落的力量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

  在经济数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收入下滑,这几年,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一直低于GDP增速,但今年有个标志性的信号就是收入持续两个季度回落,而且回落幅度很大,我们知道,经济的传递从生产领域、金融领域,如果传递到收入领域,进一步再传递到消费领域,这说明回落的累计效益到了某个区间,我们要高度关注。

  过去通过金融对实体的输血的方式不可持续,金融已经出现了局部性的危机,前一阵子“钱荒”背后所隐含的系统性问题已经非常强烈。因此,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应当强化一些底线思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下一步中国经济存在着回落风险,并且有一定加速的因素,同时可能出现回落力量叠加的效应。原因是什么?第一个是消费,可能由于“国八条”出台和政策中期化对消费的影响使大家的视线发生了转移,但是消费回落背后的含义很重要,下一步的收入回落可能会对下一步的消费产生一个周期的影响。

  再一个是投资直线回落,制造业投资回落,工业投资回落,更重要的是目前制造业和工业领导这种收缩性的过度强化机制已经形成,随着去年一季度PPI为负之后,我们的整个工业利润、制造业利润都在收缩。再加上出口形势的持续恶化。综合而言,三季度的形势可能不会太好。
  另外,财政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今年GDP增速回落到7.6%之后,财政增速也迅速出现下滑,并且这个下滑是超预期的,如果这种状况持续的话,如果要大规模的民生建设的话,这种财政状况能否支持它?企业盈利的急剧恶化和金融之间的互动又会怎样?从这些问题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新兴市场的经济萧条、制造业的周期性使我们目前外部的小周期力量有所加剧。第二,工业领导的去产能过剩比金融调整更漫长一点。第三,目前中国这种内升性回落的自我强化机制有所加强。第四,收入下滑标志着经济回落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下一步回落的速度要强化,同时金融问题的出现标志着实体经济依靠这种输血的救助模式结束了,金融反而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个强烈的负面效应。因此,几大因素的叠加,我们认为目前经济虽然没有接近底线,但是三季度会快速接近这种底线。

  (注:本文由《小康·财智》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