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4
11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莉丽:从“智库公共外交”看智库多元功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nads01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1日第582期   作者:王莉丽

      【核心提示】国内外学界虽然对于什么是“智库公共外交”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界定,但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于智库在政治决策和公共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保罗·迪克逊认为智库是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托马斯·戴伊则把思想库看作是政治决策过程中一种发挥中心作用的协调机制。近些年来,“智库公共外交”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形态被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自2009年至今,随着中国政府对智库建设与公共外交拓展的高度重视,“智库公共外交” 这个词迅速进入了中国精英群体和普通公众的视野。关于探讨智库与公共外交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也不断见诸学术期刊和报刊杂志。笔者试图对“智库公共外交”进行概念界定,并分析“智库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在国际关系和国家整体外交中发挥的主要功能。

  智库参与多轨公共外交体系

  理解“智库公共外交”这个概念的前提是理解“智库”和“公共外交”。“智库”与“公共外交”作为两个专业词汇,最早都诞生在美国。“智库”也称思想库,最初是指战争期间美军用来讨论作战计划的保密室,后来泛指一切以政策研究为己任,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的政策研究机构。智库作为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根据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2013全球智库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共有6826家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828家),其次为中国(426家)。从影响力的维度,2013年我国共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级智库前100名,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最为靠前。

  “公共外交”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由美国塔弗兹大学教授埃德蒙德·古利恩在1965年首次提出,并被界定为:“超越传统外交范围以外国际关系的一个层面……”从1965年至今,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传统公共外交理论认为,公共外交是以政府为行动主体,以国外公众为目标受众的外交行为。而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公共外交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新公共外交应运而生,新公共外交的行动主体从政府拓展为以政府为主导,以智库、利益集团、媒体和普通公众等多元化的行动主体,共同构成了当今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的多轨公共外交体系。而智库在其中凭借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以及专业政策研究者的身份,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智库是公共外交行动主体

  目前,国内外学界虽然对于什么是“智库公共外交”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界定,但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于智库在政治决策和公共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保罗·迪克逊认为智库是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托马斯·戴伊则把思想库看作是政治决策过程中一种发挥中心作用的协调机制。近些年来,“智库公共外交”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形态被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所谓“智库公共外交”是指智库作为一种积极的公共外交行动主体,通过开展跨国议题的政策研究、智库间的国际合作与人员交流、智库间的国际会议以及智库舆论的国际传播等活动,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介与方式,与国外智库精英和公众进行对话与沟通,从而影响他国公共政策制定和公众舆论。“智库公共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塑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促进和平和发展。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策源地

  目前,智库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深理解,促进和平。在智库公共外交中,智库作为政府外交努力的补充或者作为当官方不适宜介入时的替代者,通过组织对敏感问题的对话和对冲突各方提供第三方调停来承担一种积极的外交角色,通过非正式、长期、频繁的交流能够有效加深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与政府外交相比,智库公共外交的行动者主要是资深的政策研究专家,相比政府外交的行动主体——职业外交官们而言,智库之间人员的接触和交往相对较为容易,氛围也更为宽松,可以使双方在不受特定谈判指标限制的情况下,充分了解对方政策真正意图和深层次问题,进而为政府共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提供创新思想,设置政策框架。一国要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除了对传统硬实力的重视外,还必须充分重视软实力。世界各国开展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软实力的角逐,而智库作为思想创新的源泉,是国家软实力的策源地。国际关系中频繁而畅通的智库公共外交, 可以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提供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思想支持。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例,每年召开之前,中美智库会在中国或者美国召开会议,就中美之间可能探讨的议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与分析,并把会议形成的专家建议和相关信息提交给中美政府相关官员。

  第三,构建全球舆论传播网络,引导舆论走向。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是否受其他国家的公众欢迎,取决于其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其所采取的传播策略。智库影响力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专家知识与舆论力量的充分结合。智库公共外交所进行的国际会议交流、人员互访、国际信息传播等活动,就是通过在国际话语空间提供创新思想从而把专家知识转化为舆论影响力。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大型智库纷纷开拓国际市场,花费巨资致力于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策略影响国外公众舆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本国政策理念和价值观,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搭建高层对话平台,影响各国舆论领袖。智库常常充当其他国家来访领导人或政要发表演讲的平台。之所以各国领导人都把智库作为重要的对话平台,是基于智库是知识精英、舆论精英和政治精英的汇聚地,在世界各国的国内舆论场中,智库都普遍处于舆论领袖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智库公共外交承担着影响舆论领袖的重要功能。在重大外交政策问题上,通过影响智库进而影响他国政府和媒体、利益集团、普通公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著名智库“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同年1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智库也不断加强对中国进行智库公共外交的深度和广度。总体来说,目前中国智库公共外交与欧美国家智库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际关系的需要,主要问题表现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数量较少,智库外交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这有待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智库思想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原文地址: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djch/djch_djchhg/dangdaizhikuquanqiufazhanyuzhilidetuishou/201404/t20140411_1063606.s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