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4
26
【会议预告】人大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六期):伊朗的语言与中国的边界
来源:

人大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六期)

伊朗的语言与中国的边界

Iranian languages and China’s border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8日(周五)下午15:00-16:30

语言:英文,中英同传

伊朗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伊朗的语言从古代伊朗语言到新波斯语的更替,既是伊朗国家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伊朗与周边国家交往互动的结果。伊朗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长久以来,大众对于波斯文明的认知仍处在一个较为笼统的印象中。2023年4月28日(周五)下午15:00-16:30,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承办的“伊朗的语言与中国的边界”线上讲座,特邀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里·沙希迪(Ali Shahidi)主讲。本次讲座将从伊朗研究的视角出发,用语言学的方法梳理伊朗语言的文化版图,结合铭文、钱币和封泥等文字载体,说明波斯语文献对于记录和保存世界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展现伊朗文化的多样性和凝聚力,及中伊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

主持人:

王宇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欧亚研究院副院长


主讲嘉宾:

阿里·沙希迪(Ali Shahidi),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伊朗语言文化与伊朗学专业系主任

简介:阿里·沙希迪(Ali Shahidi),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伊朗语言文化与伊朗学专业系主任,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国际事务顾问,德胡达波斯语辞典研究所与国际波斯语教育中心副院长,国际事务顾问。2012年以《基于伊朗资源的古代伊朗医学中的历史与哲学》为题,获德黑兰大学伊朗古代语言文化专业博士学位。沙希迪教授是伊朗文化与伊朗学研究教育方面的权威人士,他为德黑兰伊斯兰大百科中心与波斯语文学学会编写了多项波斯语词条,在由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德国文化参赞部主办的德语学术期刊《伊朗光谱》(SPEKTRUM IRAN)上发表多篇论文,指导了德黑兰大学多名硕博研究生完成了他们在古代语言研究、现代伊朗文化和中伊历史文化往来等领域内的毕业论文。同时他也是伊朗人文地理研究月刊《我们的大陆》(Sarzmin-e Man)的编辑与创始人。

点评与互动嘉宾:

1. 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其学术研究领域为东方文学,研究专长是以波斯(伊朗)文学为轴心,覆盖西亚-中亚的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至今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其学术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中国和伊朗国家级的多种荣誉奖项。

2. 沈一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波斯语言文化专业讲师。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先后获波斯语言文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1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波斯苏非文学、明清中国穆斯林汉文译著、伊朗现当代文学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Iranian Studies和《回族研究》等相关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贾米作品在明末清初中国的流传与翻译》,译作有《春园》《灯,我来熄灭》等。

3. 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议程:

1. 15:00-16:00  阿里·沙希迪教授主旨演讲

2. 16:00-16:30  嘉宾点评与互动


参会方式:

Zoom 会议:https://us02web.zoom.us/j/82665134164?pwd=SU55NUxtbkU2MnVHdDEzZ0EzL1JPUT09

会议号:826 6513 4164

密码:230428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