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3
22
【谷雨数据】中国幸福指数排名93 你的幸福感拉后腿了吗
来源:2019-03-22 谷雨数据

3月20日是个有趣的日子,联合国将这天定为世界幸福日,并发布《世界幸福报告》,尝试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出发,加入社会经济状况的因素,得出一个关于幸福感的排名。

在统计范围内的15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从去年的86位下滑至今年的93位,并且已经连续两年下滑。而前十名仍然主要由北欧国家所占据,芬兰、丹麦、挪威依次位列前三。今年报告还着重提到了全球幸福感不平等现象加剧,而各国和地区内的幸福感不平等水平也有类似趋势。

主观的幸福感受如何被客观地衡量?

幸福明明是如此主观的一件事,又为何能客观地研究?研究团队采用了既主观又客观的研究方法。受访者会被要求回答坎特里尔阶梯(Cantril ladder)问题,在0到10级的阶梯上,选出最能代表自己当前生活状况的级别,0级最差,10级最好。

研究团队再尝试用六个变量解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按购买力调整的人均GDP、人均寿命、慷慨程度、社会支援、人生选择自由度,以及腐败程度。再加上一些调整系数,得出幸福感分数(Happiness score)。

当中,前两项变量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而其他数据则来自2016年至2018年的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受访者各有2000-3000人。而由于受访者回答问卷当天的心情,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答**度,研究团队基于受访者心情状况,对分数作出一定的调整,以减少误差。

中国今年的幸福感分数为5.191。而在前述六个变量中,社会支持最能解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得分差别,而慷慨程度对分数的影响则最小。

回顾此前五年的幸福感分数,中国得分走势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峰值出现在2017年(调查涵盖2014-2016年数据),达到5.273。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幸福感的不平等水平(国内受访者幸福感分数的标准差),在近年间也有缓缓上升的趋势,但目前报告还未对此作出相关的研究。

为什么大家都在研究中国幸福不幸福?

也许不少人都想探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快乐之道,然而研究团队却偏偏对中国人是否幸福、有多幸福更感兴趣。

之前两年的报告都对中国的情况着墨甚多,2017年的报告思考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是否也带动提升了人们幸福感;而2018年的报告则关注中国城乡分野的现状下,人们幸福的不同模样。

对此,参与撰写2017年报告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王非解释,之所以聚焦中国,首先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世界整体幸福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除此之外,他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作为典型的经济转型国家,是观察转型经济中幸福感变化的重要对象。

有钱一定更幸福吗?

王非参与了2017年报告的第三章,主要研究1990-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人们的幸福感实际上没有随之上升。在四个不同的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分数均呈现出U型的走势,并且都在2000-2005年间探底后回升。而这段时间,恰恰也是中国人均GDP增加迅猛的时期。

他们认为,造成幸福感下降,是因为当时国内正经历经济改革,众多国企转型;大量工人下岗失业,连同与工作相关的社会保障一并失去,社会安全网也同时在消解。

这里也引申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条件是衡量或决定幸福感的一大因素,但为何这次会”失效”?

王非表示,幸福经济学有个理论,说的是人们幸福感对收入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收入上涨让人在短时间内感觉更加幸福,但人很快会适应这个变化,幸福感随之回到原来的水平。

而从研究角度来看,王非认为收入水平更适合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向比较。如果想纵向比较幸福感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许有其他的因素更加需要关注。

他们的研究指出,失业率及社会安全网是影响中国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然而不是每个国家都具备类似数据,故未能作出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他也特别提到,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中国城镇地区,因城镇地区是享受较多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的地区,也是受经济改革冲击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关于农村地区幸福感有何变化,相关研究还不算成熟。

在王非看来,中国近年的幸福感分数,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实际上还是沿着上升通道走。此外,他也发现,近年政府工作更着重于增强人们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且更强调就业的重要性,政策提法越来越接近幸福感相关研究的结论。

哪个城市的幸福感更高?

文章至此,对于幸福的讨论仿佛还是过于宏观--如果尝试去聚焦国内不同地方之间的比较,会否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目前,《世界幸福报告》还没有对国家和地区内的不同地区作出研究。不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就曾对国内不同城市的人类福利水平有过探讨。两者计算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可以互为参考。

《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以”人类发展指数”、环境城市生态投入等数据,比较国内城市的福祉状况。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35个大中城市中,广州成绩最好,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南京、沈阳和深圳,一线城市全在十名以内。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具体指标,分别是人们的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

对于这个排名,研究团队有如下解释:广州、北京和南京都有相对平衡的人类发展,三个分项指标均排名较高。沈阳和深圳则相对失衡:沈阳的教育指标排名第一,拉高了整体分数;深圳收入虽然高,但预期寿命和教育水平较低。

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毕竟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城市是最好的。那么,当时广州能占据榜首的原因是什么?当地居民预期寿命排第六(81.34岁)、教育年限指标排第三、人均GDP(约13万)排第二,虽然在小项里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因为各方面皆能均衡发展而夺冠,幸福也大抵如此。

分别观察各小项排名,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居各城之首,达82.29岁,前五名还有南京、北京、杭州和大连,人均预期寿命皆超过81岁。不过城市之间巨大差异,排名靠后的西北部城市如西宁、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均少于75岁。

受教育年限指标方面,成绩最好的是沈阳。《可持续发展报告》认为,这要归功于沈阳市重视通过城乡一体化改善基础教育。北京在此一指标位居第二,研究人员指出,北京高校资源集中并且毕业生多选择留在当地,因此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长。

而在人均GDP方面,前三分别是深圳、广州和大连。有趣的是,城市GDP总量前两名的城市,上海和北京,在人均GDP方面,分别只排在第11位和第8位。人均数字较低的背后,是由于人口总量多所导致,还是因为大城市贫富不均问题更显着,还待考证。

幸福感无关宏大叙事

诚然,幸福感还是一件很个人的事。王非在此前的研究里曾提到,当民众被问到”什么是幸福的关键”,只有少数人会提及自身无法掌控的事,例如污染、政治自由、国际关系等社会议题,人们更多地从切身的事情出发。

我们听到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如此:

“开始接受自己之后,就是我幸福的开始。”

“让幸福没有定义。”

“阳光,微风,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打打闹闹的一汪一喵。

我爱着他,他也正好爱着我。

家人安好。”

“和喜欢的一切待在一起。”

“广义的遥不可及,需要人类毁灭才能实现。狭义的话,便是此刻。或者说,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嘴角都有满足的弧度。”

“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有套自己的房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可以满足开销的收入,还有就是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着自己。”

“幸福感,来源于安全感,而安全感来源于:对未来趋势的清晰认知和对自己当前的清晰定位。”

“完成一天的工作,拖着略微疲倦的身子,踏着余晖路过必经的广场,看到慈祥的老人和笑得蜜一样甜的小孩,还有路边草树细微的变化,感觉人间值得,非常幸福。”

“下了公交要换乘另一趟公交车,刚下来就发现要换乘的那趟车就在前面停着。”

“......就是每次进食的时候。”

(来自:豆瓣话题网友分享)

数据来源:

历年世界幸福报告

《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