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1
2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2017)》发布 中国宏观经济呈企稳景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11月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认为,2016年宏观经济总体呈现稳增长趋势。未来宏观调控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供给和需求、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经济指标呈现反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2017)——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提到,此前课题组预测2016年的GDP增长率为6.7%。在实际中,之前三个季度数据都为6.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反弹,表明经济已经开始有企稳的景象。“全年下来,我们预测中国GDP增长率还是6.7%。”毛振华说。



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是3.8%、6.1%和7.7%。毛振华对此分析道,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增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投资增长9.6%,显示出投资拉动经济的态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反映了全世界贸易格局的基本变化。



稳增长、防风险任务艰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稳增长与防风险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



报告提出,应该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宏观调控体系。其中,防风险是稳增长的前提。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评价说,学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而不是从单纯的西方标准来看待它。要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待危机,正确认识对危机的处理。要坚定应对现有风险的信心。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中国主要通过扩投资、扩信贷、扩债务等模式来稳增长,并获得了宏观经济趋稳的成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保持经济稳增长也可以更好地缓释风险。”毛振华认为,未来防范风险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控制债务规模;有大腾挪的思想,即在企业、地方和中央之间要有腾挪空间;配合宏观层面去杠杆的改革组合拳,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认为,“去产能”和“去杠杆”两者间的关系,是未来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他解释说,2015年中国“去产能”进展积极。中国钢铁产能是11.3亿吨,去年到了8亿吨,价格稳住后,企业开始盈利。反观今年,一旦盈利,一些产能重新投入生产,价格又下降。他认为,“我们要痛下决心把产能降下来,现在需要通过去产能使得企业盈利,从而为去杠杆创造条件。”


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看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区别于以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路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然主要矛盾在供给侧,所解决的主要问题也要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高培勇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表示,从中长期经济发展角度,中央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量,其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通过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经济增长输入新的动能。“当前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有四大动能。第一,通过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建立,释放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的潜力。第二,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推行PPP模式,把民间资金和银行贷款引导到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上来。第三,通过深化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继续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四,通过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成果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文章链接:http://www.cssn.cn/zx/201611/t20161121_3282604_1.shtml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