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中国入世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表示,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贸易格局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世贸组织谈判机制正逐步让位于区域及双边自贸协定,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和变化,是当下的重要命题。
中国入世成绩斐然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来,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概括地评价中国入世的成就?
雷达: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不曾预见的巨大变化,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我们积极抓住战略机遇,主动调适,全面参与,拓展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并且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浪潮中,肩负起世界赋予中国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经济时报: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入世所取得的成就?
雷达:15年来,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制度改革、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首先,全球价值链作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高级形态,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资源深度整合时代,对各国的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主要体现为贸易和国际投资高速发展、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转变。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调整,既是实现从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必由之路,将使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重要机遇。
其次,我国在制度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打破了外贸经营权的垄断,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取消门槛限制使所有履行了法定程序的市场主体都可以成为外贸经营的主体,这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改革已走完最后一步;中国认真履行入世的关税减让承诺,中国开放型经济从“多边开放”和“双边开放”转向“单边开放”,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促进了各个地区以点带面的发展;我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陆续修改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上为金融市场的充分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者,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公认的全球性的经济大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崛起的中国被推到全球治理的前台,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焦点,一直以来,中国以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先导和中心的总体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在倡导和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区域经贸安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客观看待中国入世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球化未来发展不明朗的背景下,中国应认真反思入世的利弊得失,也就是说在肯定我们获取入世红利的同时还面临哪些问题?
雷达:与15年以前相比,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发展环境,将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问题。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升。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进口国外中间品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为-0.046,该指数为负值,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仍然较为低下。
第二,中国企业面临强烈的外部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仍旧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如经济实力总体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结构单一化等问题还很突出。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需要大幅度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这会使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致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第三,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主要倡导的是未来的自由贸易,自从我国入世获得高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新平庸以来,各种贸易壁垒形式的出现,对我国的贸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对国内社会产生巨大冲击。首先,发展中国家环保立法滞后,因而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中国仍然处于环境意识的觉醒时期,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有关环保法规尚有待健全,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薄弱,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其次,入世后出口的快速扩张和外资流入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非农就业岗位的增加为青年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变了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教育回报,影响到了个体教育投资决策,大量中青年人口的教育投资停滞在中等教育水平上,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中国将面临陷入“中等教育陷阱”的危险,不利于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再次,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乡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自发地涌向沿海去从事贸易相关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工作,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切实关注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聚焦中国新开放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虽然“反全球化”还不是世界主流,但无论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区域贸易协定,在当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请问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如何积极作为?
雷达:这种形势造成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丧失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共识和支持,因此当前并非推动大规模、全局性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适当时机。
中国推进全球贸易治理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实力和条件去主动承担多哈回合主要出价方的责任,力促多哈回合尽早结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难以做出有吸引力的出价而新兴大国又不愿意提供出价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对彼此期望的落差无法弥合。而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唯一有实力、有空间做出关键性贡献,同时带动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出适当贡献的成员。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模式的演进,全球贸易治理制度、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也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你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国新开放战略应如何推进?
雷达:全球贸易治理制度经历了多边为主、区域为主、诸边兴起的不同阶段。面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中国坚持认真、积极回应。
中国对“新全球化”的新形态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支持采取诸边的方式进行谈判。这样可以避免协议完全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操纵,同时又可以展现中国积极开放的决心,以及获得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力。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实施中仍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和策略。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全球各国的领导者都在谋求适合自身、促进本国福祉最大化的政策和方案,然而,并没有一个通行的准则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所有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探索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地接近最优策略,实现内外和谐和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原文链接:http://jjsb.cet.com.cn/show_4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