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1
19
【经济日报】曹远征:以改革应对债务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1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上,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认为,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把危机变成改革,中国有操作经验。对待当前的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也要用改革开放的经验。


我国GDP连续三个季度实现6.7%的增长,曹远征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进入L型增长,核心问题不在GDP本身,而在两个指标:PPI经过54个月后转正,意味着企业销售在增长,还本付息能力在提高;企业利润在14个月后转正。从银行指标看,银行坏账同比在上升,但环比在下降。这可能意味着杠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稳定。尽管经济还有下行压力和波动,但基本上站住了。如果这个判断基本成立,过去靠需求方面刺激政策稳定增长的必要性大大减少,应该更多考虑通过改革使结构改善。


曹远征认为,“三去一降一补”核心的问题是“三去”,中国所有高杠杆部门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如何把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系,将变成未来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去年去产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今年一些退出产能又死灰复燃。如果说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不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应该进行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工作,使这些产能真正的去掉。理论上中国钢铁工业是有竞争力的。要痛下决心把产能降下来,通过去产能使企业盈利,从而为去杠杆创造条件。


曹远征认为,负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债务是否可持续。从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48.85%发生在2008年前后,经常靠借新还旧,期限错配是最大的风险,明年上半年又是还债高峰期。中国政府债务还有一个特点是大部分发生在基层。要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要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怎么化解这个问题?曹远征说,实际上中国是发生过危机的。1998年中国企业全部亏损,坏账集聚上涨,后面才有银行业的改革。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把危机变成改革,中国有操作经验。我们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把危机转变为中国改革的动力,使中国国有经济、中国金融进行了重大调整,而这个重大调整恰恰是中国能成功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中国银行业至少在2008年危机中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这与1998年以后的整个改革是高度相关的,那时候是重大的资产负债表重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鉴当年的改革经验,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靠改革开放,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靠改革开放。对当前的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的经验,也是用改革开放。”曹远征说。


文章链接:http://jingjiribao.cn/m/jsp/m-news_details.jsp?id=12825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