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以来,美国相继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防务战略摘要》等一系列战略文件,其主题皆非常明确: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时代,美国将与中国、俄罗斯展开战略竞争。随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动作,积极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行动,试图推动对华贸易战,通过了“与台湾交往法案”,向中国强力施压。一时间风雨欲来,美国似乎正在向中国战略摊牌。有媒体和学者惊呼中美要重回冷战,虽然这些言论言过其实,但是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未来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原则和战略,应对中美竞争
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并试图进行战略竞争,这背后是美国对外部威胁评估的重大变化。事实上,美国国内一直有一些决策圈的人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深感忧虑,并主张对中国进行遏制,以防挑战美国的主导权。然而,由于长期受反恐战争牵绊,特朗普上台前美国未能完成大战略调整。当前美国试图跟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这是对它过去十余年的大战略进行调整。某种意义上,美国提出战略竞争,反映了其对战略优势和主导权逐渐被侵蚀的深度忧虑。由此观之,美国的战略意图是求胜,旨在维持主导地位和战略优势。
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此,中国应该拥有战略定力,不必过分惊慌,即便美国真刀真枪摆开架势与中国战略竞争,中国仍可以沉着应对。如果竞争已经无法避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有三个原则是重要的:首先,处理好战略上的轻重缓急。如果美国持续与中国展开竞争,那么这个竞争是长期的,长期的战略竞争需要搞好自己的事情,维持国内经济繁荣。因此,应该明确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优先次序,始终将经济发展置于高度地位。其次,正视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差异,利用好两国的优势和劣势。中美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种政治体制各有所长,利用好自身所长是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根本。再次,中国相对于美国是一个弱国,可预期内的指导原则是以弱竞强,因此控制战略竞争的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略设计上,在中美关系以外有三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第一,通过自我建设和自我克制,为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态势下,树立榜样而非输出模式可能是当前中国的最优选择。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指出,中国不输出模式,但是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经验,可谓意在其中。对中国而言,借用美国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中的句式可以说:唯有通过展示国家建设上的优越性,来展示自身的优势。第二,最大程度上团结外部力量,致力于国家声誉建设。对中国来说,有四组外交关系需要处理好:强化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坚定保护可信赖的朋友和重要战略伙伴;改善与美国亚太盟友的关系;团结其他国家。提升这四组关系,既有利于增加中国的外部支持,提升国家声誉,又可以减少来自外部的阻力。第三,支持世界落后地区的发展,但是中国需要减少在一些持续动乱地区的接触,避免承担过重的成本。
塑造和规劝,改变美国行为偏好
美国大战略的调整,是中国实力增长和行为变化的必然结果。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中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控制边界就成为重要而艰难的选择。因此,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应该是一种有限的战略竞争,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应该是主要领域。为此,中国应该避免两国滑向全面战略竞争,尤其是要避免进入意识形态之争的轨道。当前,美国国内热衷于讨论中国的所谓“锐实力”,这可能反映了中国的一些对外宣传的行为引起了美国的过度反应,这值得引起警惕,并需要适度调整。对中国而言,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还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避免扩展到区域层面,乃至全球层面。
以上诸多原则和措施的根本在于自我建设,同时取决于自我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的态势中改变美国。中国改变美国的行为偏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塑造,更多是通过施加成本和给予奖励来改变美国的行为方式,其内在逻辑是改变美国对成本和收益的算计。二是规劝,主要是基于中美两国的互动规则,尤其是中国要注意对自我行为克制,通过自我规范来规劝美国行为的转变。
当前,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层面,美国国内对华的负面情绪越来越严重,阻碍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充满了负面情绪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未来世界将将会如何?预测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应该勇敢地应对,尽最大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更坏的世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2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