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首发院: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
发布时间:2017-01-162017年1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暨雾霾治理政策讨论会。本次会议上,首发院就雾霾治理政策发布了主题研究报告,具体分析了雾霾污染的科学知识、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教授主持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发布报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晋涛,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彬,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副主任武卫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华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就雾霾治理政策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晋涛教授充分肯定了石敏俊教授报告中的结论,即雾霾治理天帮忙起到的作用大,人努力不够。徐晋涛认为,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努力工作,如出台“大气国十条”等减排政策,减排目标科学合理,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问题出在措施的落实上。因此治理目标预测应首先建立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之上,环保减排目标的提出应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考虑社会成本和人的行为,如果完成一个目标的社会成本太高,偷工减料的行为就多,甚至引起民间的规避和反抗,效果甚微;其次,政府部门推出了多项改善环境的举措,如汽车单双号限行、关闭污染企业等,但部分地区未落实减排措施,使得政府的政策目标大打折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华教授认为,现阶段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解决环境问题的成效有待提升。通过将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来研究环境问题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是拓展研究工具。在污染物排放指标中,除了污染浓度外,空气湿度也影响着统计结果,将空气湿度这一指标纳入研究范畴,将会提高研究精度;二是丰富模型变量。仅通过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可适当加入与管理相关的变量,完善研究结论。例如,除了煤电、锅炉使用量外,在模型中添加汽车使用量这一变量可以得出达到减排目的的汽车限制使用量;三是时间与空间结合研究。在以“天”为时间单位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串联空间因素,可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在环境政策方面,王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政策主要存在三点不足:首先,管理手段缺失,标准、立法、执法等措施远远不够。政策靠政府部门运作式的强制实施,没有具体细则指导,终究起不到预期作用;其次,政策目标的社会成本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全方位、低成本的经济手段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再次,环境社会科学普及率与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度不高。世界的环境问题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保护,将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针对京津冀环境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王教授建议推广环境信用评级工作,建立污染的制造者、受害者、媒体和非政府机构的对话平台,这样效果好、成本低,能大大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在充分肯定《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的同时,提出如下三点建议:1、报告去伪存真,去表存里。区分雾霾治理效果是“天帮忙”还是“人努力”,可以避免公众对雾霾治理措施产生误解。建议在报告的基础上,加入地理条件和对雾霾治理效果的影响分析;2、控制策略的目标转换至关重要。重污染天气出现的频率应当代替污染物年均浓度成为控制策略的目标,因为居民关注的是居住在这个城市所承受的健康代价,而真正的代价是在高浓度污染天气的时候对健康造成的影响;3、建议将产业结构政策措施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定义为“经济成本”,与雾霾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疾病防控等方面损失进行展示罗列、平衡分析,取其均衡点,达到既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又有利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的目的。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副主任武卫政对报告结论给予肯定,即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天气对污染物扩散是有影响作用。他宣示了传达科学的声音和理性信息的媒体使命,并希望此研究领域的专家在搞好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要积极在媒体上发声。
《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执笔人石敏俊教授对现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价:首先,此次发布的报告只是研究工作的开始,后续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如治理成本分析、数据的更新、模型的完善、影响因素的筛选等;其次,目前报告的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误差较小,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希望与更多专家学者合作,将学术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他认为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无止境,欢迎更多的专家加入科研团队,也欢迎与媒体朋友有更多的交流。
报告会主持人叶裕民教授充分肯定了《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认为该报告水准一流、资料翔实、推理严谨、精度可靠、结论科学,用“震撼”和“靠谱”两个核心词汇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毫不为过。她认为,提高地区和产业的发展能力是雾霾治理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提高污染排放量大的区域企业的发展能力,而是简单强制关停企业,他们为了生存,还会死灰复燃。就京津冀三地而言,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河北省的发展能力,改善接收绿色企业落脚的环境质量,主要报刊投资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等;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需要共同付出努力。北京和天津可通过建立京津冀财政资金,帮助河北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的完善,增强河北省吸引绿色企业投资发展的能力。这样可以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排污量就会越来越少,自我治理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本次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是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7年度的重点活动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一个凝聚中国人民大学全校力量组建的多学科、跨院系、综合性研究机构,直接为北京市政府和中央相关部门关于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
媒体报道:
人民网:http://www.rmlt.com.cn/2017/0120/457180.shtml
中国新闻网:http://energy.chinanews.com/cj/2017/01-14/8124450.shtml
经济参考报:http://jjckb.xinhuanet.com/2017-01/15/c_135984356.htm
科技日报: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17-01/20/content_506281.shtml
北京青年报:http://news.ynet.com/3.1/1701/14/12272342.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7-01/16/c_1120317357.htm
第一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5205351.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gx/xskx/201701/t20170123_3395066.shtml
中国科学网: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975564-1.html
中国能源报:http://www.cnenergy.org/hb/201701/t20170116_411429.html
大众生活报:http://gy.dzshbw.com/2017/gynews_0116/38414.html
搜狐:http://tv.sohu.com/20170114/n478742624.shtml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01/14/t20170114_19602489.shtml
中国妇女报: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1/17/03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