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课题组赴华润集团开展“百企”调研
发布时间:2018-07-026月19-2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瑞明率队,前往深圳市华润集团总部和相关企业,开展“百企”调研。华润集团办公厅副主任朱虹波等人会见了调研组,并与调研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共同总结提炼了华润集团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挖掘出了华润颇具参考价值的一些典型做法和具体案例,并探讨了华润集团不同领域和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9日下午,调研组参观了华润万家第一家超市,体验了新开的八大中心及自助服务。紧接着,调研团队与华润万家的一线员工及中高层管理干部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座谈,全面了解了华润万家超市业态的发展以及其在新时代下为提高门店竞争力所做的种种努力与尝试。
6月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华润东莞水泥厂的厂区,与水泥厂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对东莞水泥厂的整个发展历程及在国家去产能的大环境下,东莞水泥厂突破国有企业软约束,实现与集团内部协同的机制进行了深入了解。20日下午,调研组继续奔赴惠州华润大学进行参观并与学校老师进行了座谈,对华润大学的校区建设、运行机制、创新平台等进行了系统性的了解。
6月21日,调研团队与华润集团各部室领导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深度访谈。双方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对华润的红色基因、商业文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人才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华润集团内部不同部门的联动和协同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在为期3天的调研和访谈过程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华润的发展历史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度契合,华润所处的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般性竞争领域,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它很早就摈弃了企业办社会等理念,采用了适应中国商业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产业链条方面表现优异。华润从红色基因出发,不断嵌入商业文明,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不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绩效,而摆脱了传统国企的一些弊端,实现了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积极服务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人大国发院本次调研是按照中宣部对国家高端智库的要求,开展的“百企”调研系列活动之一。系列调研的目的,是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弘扬改革开放的精神理念,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华润集团简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实业为核心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联和行”。集团主营业务涉及大消费、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大健康、金融等。集团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8家一级利润中心,实体企业1987家,在职员工42万人。目前,华润零售、啤酒、燃气的经营规模为全国第一。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医药销售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雪花啤酒、怡宝水、华润万家、万象城、999、双鹤、东阿阿胶等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