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尹恒教授参加第15届国际产业组织大会
发布时间:2017-04-14近日,国发院尹恒教授和波士顿大学Jordi Jaumandreu教授合作的论文“产品差异情形下的生产率比较:中国制造业增长1998-2013”(Comparing Productivity when Products Differ in Quality:China Manufacturing Growth 1998-2013)被15届国际产业组织大会接受,并于4月8日在波士顿举办的第15届国际产业组织大会上宣讲。该论文提出了在产出和投入都存在异质性的情形下估计企业生产率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中国制造业1998-2013的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分析。该论文指出,如果不控制产出的质量差异,会低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的生产率;如果忽视投入品质量差异,则会高估使用高质量投入的企业的生产率。在控制了产出和投入的质量差异后,论文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新产品和新企业的进入推动的。
据悉,尹恒教授和与波士顿大学Jordi Jaumandreu教授合作的另一篇论文“成本与产品优势:中国出口和产业发展的企业层面模型”(Cost and Product Advantages: A Firm-level Model for the Chinese Exports and Industry Growth)也被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收入“Discussion Paper”(编号DP11862)。欧洲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成立于1983年,是全球著名的经济智库。
该论文提出新的方法同时估计企业层面不可观测的成本优势与产品优势。成本优势即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品优势是企业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论文发现两者高度负相关,这一结果对以前分离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估计文献产生重要影响。论文证实了加入WTO后中国各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大幅提升,但绝大多数行业产品的吸引力却维持不变,有的甚至下降。这表明多数中国企业实行的是低成本-低品质战略。论文展示了联合估计企业成本优势与产品优势在分析企业出口、研发等领域应用前景。其中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如果忽视企业的产品优势,单纯基于生产率和边际成本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可能得到有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