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11月 22

人大国发院完成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战略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2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开展的北京市老龄委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北京市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编制研究”顺利结题。

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会长黄石松在介绍中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深刻阐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从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等5个方面部署了具体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落实国家规划在全国具有指向性和示范作用。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完成了北京市老龄办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新时代首都北京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战略研究”。2019年再次受北京市老龄办委托,继续开展“北京市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编制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列重要思想,系统深入研究了国家规划的总体框架和精神实质,全面整理了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行动,系统收集了近年来北京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以及各区老龄工作情况的年度工作报告,北京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委、市老龄办、市民政局等部门相关研究报告,重点选择北京市卫健委、科委、经信局、民政局等23家市级职能部门和西城区、通州区、朝阳区等10多个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在近100个养老机构、街乡社区、相关企业、社会组织进行了社会调查和问卷访谈。

课题组认为,人口老龄化叠加城市发展转型是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十四五”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要准确把握首都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建议北京市委市政府抓住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契机,提出富有时代特征、体现首善标准的行动计划,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精准作为。


在对2020—2035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定量预测的基础上,课题组分析了未来北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征及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影响,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四个服务”基本职责,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坚持远近期相结合,聚焦时代特征和北京特色,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的编制建议。


课题组认为,应从增强首都城市竞争力、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保持城市内在活力等角度认识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计划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人口总量“天花板”的前提下,需要高度重视和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充分发挥首都对人才的聚集效应,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课题组还聚焦养老服务供给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老龄事业财政投入机制、着力强化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应对、着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等30多项制度性安排建议。



课题组建议,在任务目标上,宜坚持远近期结合,抓住“十四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期”,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普惠”“放市场”。聚焦发展和分配,不断充实财富储备;聚焦人口均衡发展和素质提升,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挖掘城市发展潜力、激发城市内在活力;聚焦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聚焦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聚焦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应对,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成为世界老龄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全民意识提高和全民参与,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课题组认为,健康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最广泛最迫切的需求和期盼,建议着力突破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由以疾病诊疗为主转向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的全覆盖,让老年人能够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着力打通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衔接的通道;着力打通社会资本参与医养、康养的通道;着力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至社区、延伸至居家,实现就近养老和就近医疗;着力打通信息技术助力医养的通道,让智慧力量在医养结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农村养老服务,课题组认为,老年人贫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老年人更容易陷入长期贫困,而更难摆脱贫困,农村养老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北京市的农村养老应因地制宜,深山、偏远特殊地区应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挖掘内在资源和潜力,倡导精准帮扶和互助服务;平原和浅山区,应着眼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的辐射功能,“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


课题组提出,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应把科技进步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深化以人才为根本、市场为导向、资本为支撑、科技为核心的系统创新。强化政策和资源的统筹,推进多部门、多学科、产学研用相结合,搭建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建立综合性老龄基础信息数据库、康复辅具性能测试公共实验室,等等。要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眼全球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组织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养老服务企业,培育一批老龄科技领军人才,为老龄技术革命的到来做好储备。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使中国的老龄产品和技术规范逐步融入国际体系、甚至成为国际通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课题组认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和城市群协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区域和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探索和发展模式创新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议逐步健全三地协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支撑体系,率先在在通州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推动与“北三县”的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医养结合设施布局、基本建设项目对接,联合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推进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协同;率先在养老服务统计指标和信息发布制度接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星级评定对接、养老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统一、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和执法管理的同频共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