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04月 12

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发布《环太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12

4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创办,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院、苏州校区联合承办的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理事长张东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出席活动并致辞。

环湖经济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环湖经济圈是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推动高水平的政产学研思想交流,进一步凝聚激发环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动能,中国人民大学首创了“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不断深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环湖经济圈将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空间组织模式中的新形态、新类型。环湖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发展实践,不仅是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必要支撑,也是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湖经济圈”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区域性和生态性等特征,并呈现出以开放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核心城市为主导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01 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理事长张东刚致辞

今天,我们相聚美丽的苏州,举办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打造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新样板,为环湖经济圈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为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聚焦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首届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共同探讨环湖经济圈建设,推动环湖的经济、生态、科技、文化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苏州市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化交流合作的创新之举。

本次论坛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这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今天的论坛围绕如何推进长三角和“环湖经济圈”协调发展开展研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本次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两次讲到太湖,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即将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举办论坛,聚焦“环湖经济圈”,探索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太湖模式”“苏州模式”,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势。

本次论坛是深入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有效途径。论坛以“更多美丽色彩:环湖高质量发展与苏州新使命”为主题,深入研讨新时代环湖区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以高水平的产学研思想交流,有助于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今天的苏州,正在率先建设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在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环湖区域在科技创新协同,共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全流域生态保护,共建高品质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迎来重大战略机遇。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作为环湖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必将在环湖城市群的协同联动、资源共建共享、市场互联互通中扮演关键角色。希望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将“环湖经济圈发展论坛”打造成为新时代校市合作的高端平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全球品牌论坛,进一步推动环湖经济合作,探索率先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太湖模式”“苏州模式”。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致辞

曹路宝在致辞中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向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高度关心、十分牵挂。本届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以来与苏州保持着紧密良好合作关系,苏州校区已培养全日制本硕博学生7000多人,为地方培训人才2万多人,为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相信“人大智慧”“各方力量”与“苏州实践”有机结合,必将帮助苏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为美好现实。

湖区经济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环太湖经济圈是以生态绿色为鲜明底色、人文底蕴为显著优势、科技创新为强劲动力、共同富裕为根本追求的经济圈。在环太湖城市群中,苏州无论是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还是开放水平、文化底蕴,都举足轻重。希望大家把更多目光聚焦苏州,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研究样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环太湖经济圈建设等方面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拓宽思路。

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等在苏州高校进一步深化与地方合作,把更多资源布局到苏州,把更多项目落地到苏州,不断做大学科、人才、科研规模。希望环太湖地区各大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与苏州加强合作。我们将全力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与大家一起共享时代机遇、实现发展共赢。


论坛开始前,张东刚在报告厅会见了曹路宝及参会的专家学者,就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深化校地合作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共同发展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主持

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指导下,在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办学十年来,融合中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坚持以“人大智慧”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成绩。

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院、苏州校区、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对环湖经济圈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理论阐释,形成《环太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以期通过高水平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创新,精准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待苏州与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同频共振,全力打造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新样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始终走在前列!


02 报告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聚焦“环湖经济圈”,围绕如何推进更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理论阐释,形成《环太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阐述了环湖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时代意义,介绍了环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湖区发展经验,在对环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进行水平评价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按照“一核四维与四大工程”思路推进的政策建议。

报告研究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应用经济学院、苏州校区、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高水平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创新精准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以期助力环湖经济圈打造国际最高标准、最具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世界级湖区”建设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上担当排头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完成好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

03 主旨演讲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支柱和政策体系》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以《新形势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和苏州的使命》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杨瑞龙以《打通创新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环湖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以《上海都市圈与苏州发展模式》为题,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以《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理论建构及其实现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贤金以《面向国际湖湾建设的太湖湾国土空间治理创新》为题,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欧晓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苏州大学校长张晓宏,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潘国强,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月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杨瑞龙,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黄贤金;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常州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来自环太湖及周边各城市兄弟高校;苏州大学、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在苏州办学高校;苏州市社会科学院、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工业园区制度创新局、苏州发展规划研究院、东吴智库、西浦智库、苏报智库、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来自苏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单位,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相关同志汇聚一堂,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