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06月 20

人大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

人大新闻网发布时间:2013-06-20

       来源:人大新闻网   日期: 2013-6-20      

       6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报告主编陈雨露教授在报告解读中提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国际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应增强人民币贸易计价功能,通过巩固贸易地位以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首创推出完整、客观描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水平的量化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本年度报告的主题为“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指出,对RII持续快速上升的数据结构分析表明,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已经开始从单纯贸易计价功能“前驱”模式,发展成为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驱”模式,呈现出更为合理、稳健的格局。人民币国际化肩负着实现中国利益主张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双重历史使命,有助于破解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下“一超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多元竞争贸易格局而导致的“新特里芬难题”,中国在现阶段必须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平衡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以各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突破口,通过双边贸易、区域贸易等方式,有望继续强化国际贸易的人民币计价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影响人民币国际使用水平和国际化进程的障碍主要在于:中国当前贸易大而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与能力均不足;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中国贸易发展,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提供者的商业银行,应为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过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导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捷性不足。

       报告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增强人民币贸易计价功能,短期内应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对重点区域的贸易市场,激励该区域的人民币国际使用意愿。要通过巩固贸易地位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中长期里应努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同时显著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利性,包括以经济转型为契机,实现贸易优化与发展;大力扶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建设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推进全球支付清算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离岸市场的制度和法律建设等。

       陈雨露教授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货币金融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国家崛起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高度凝结的象征,是未来中长期世界政治经济大变革中的核心变量,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改革需要拥有自己鲜明的核心价值观和明确的战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将继续发挥好“国家智库”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自2012年起,交通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开展合作,实现双方在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互补,对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等中国宏观金融领域前沿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推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交通银行国际部副总经理付之琳表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表现,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未来,交通银行将继续与人民大学合作,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报告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孙鲁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室主任曲凤杰,交通银行国际部副总经理付之琳,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交通银行国际部副高级经理赵永芳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主持。与会记者就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技术定义、跨境人民币业务体系的建设、资本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问题向与会专家、课题组成员作了提问。

       自2012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后,人民大学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做长期跟踪研究,2014年报告主题已初步定为“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的建设”。此次报告发布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大型研究报告《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陈雨露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应将金融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构建中国的“大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欢迎关注人大国发院新浪微博 @人大国发院微信公众号RUC_N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