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举办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4
人大新闻网发布时间:2014-09-06
2014-09-06 来源:人大新闻网
9月4日至5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4”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本次论坛是继2012年12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际会议暨分布式能源论坛”、2013年3月“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影响”人大-牛津圆桌会议和2013年9月首届中国能源合作论坛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又一重要国际性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靳诺教授会见了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齐纳尔·鲁斯捷莫娃女士。靳诺书记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和土库曼斯坦加强双方在战略和能源领域的合作,鲁斯捷莫娃女士深表赞同。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邹逸桥、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齐纳尔·鲁斯捷莫娃作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陈岳主持,来自中国、美国、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政界、业界、学界代表和APEC 21个经济体的能源代表等100余人出席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指出,“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4”的重大意义在于,“这是紧接9月2日至3日APEC能源部长会后的一个高端能源学术论坛”。APEC第三次高官会期间,人民大学与商务部合作举办了“公私合作制促进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论坛。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人大成为在APEC中国年期间,与政府合作举办APEC主题论坛最多的中国高校。
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邹逸桥分析了国际合作对推动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是经济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但上天赋予的能源资源并不富裕,能源作为基础产业和战略资源,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他表示,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的大政方针已定,要更快地加快能源合作,满足中国能源发展的需要,希望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为中国的能源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以“跨越能源文化差异 促进国际能源合作”为主旨,就“中韩能源合作”、“中俄能源合作”、“中美能源合作”三大议题分别展开讨论。
韩国国会议员、韩中能源合作研究领导小组主席、韩中议员协会副会长姜琪正在发言中指出,中韩两国政府间能源合作不断加深。过去中韩两国的合作模式多是由政府、企业或者研究中心支持,而韩国国会希望能够推出一种由国会主导的新合作渠道。新的渠道将建立在中韩两国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能源文化的基础上,相信这种新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其他APEC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从而能够通过理解对方的能源文化进一步畅通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渠道。
美国副助理能源部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组长菲丽丝.吉田博士介绍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过去几年的工作内容。她表示,很多经济体在能源储量和能源文化上存在差异,比如新加坡并没有很多风能,其他经济体并没有特别多的生物质能。但是,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能源领域的多元化,“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供应方,对于能源安全来说,能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她表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将致力于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在能源领域中的合作,致力于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开放贸易和能源服务、产品方面的投入。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能源系统研究所亚洲能源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波波夫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认为中俄能源合作不仅需要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建立起互信,还需要与韩国、蒙古、日本等等重要经济体之间建立起合作。同时,针对天然气,中俄双方还需要建立公平的价格形成机制。
作为论坛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表示,中国能源文化正处于转型中,其政策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使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时候,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日益开放其上中下游领域给外来投资和技术;将更多投身于多边能源合作之中;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使之更为清洁化、低碳化;随着中国不断感知到自己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与未来作用,中国对外能源政策正在逐步形成。
9月5日,论坛又举行了两场圆桌会议,分别就不同文化差异下的APEC地区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参观了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与会人士一致同意在学术层面达成“跨越能源文化差异 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共同宣言。
原文地址:人大新闻网 http://news.ruc.edu.cn/archives/8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