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第2期):《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张鑫宇发布时间:2022-03-182022年3月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报告发布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并进行了同步直播,近50万观众在线收看。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瑞明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9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宋扬教授,发布题为《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的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着劳动者的个体福利及工作激励,在宏观上还深刻影响着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总体上不断提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剧,国企就业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报告探索了国有企业就业的新特点,剖析了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阐明了国企就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典型事实分析,围绕就业规模下降、工资整体提高、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工资差距由负转正等方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阐述当前国企就业状况的典型事实;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运用某大型国有企业员工离职相关数据分析国企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发现近五年每年离职率约为1%,离职率较低,性别因素对员工离职原因有较大影响;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国企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第四部分为政策分析,针对国企就业领域存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配置效率仍有待提高、较高收入群体在国企中存在反向溢价现象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内外部市场之间劳动力流动不畅通造成效率和公平上的双重损失、企业家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等问题,从打破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有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畅通劳动力在国企和非国企间的流动通道、高收入水平国企提高内部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合理设置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充分挖掘企业家才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坛第二单元,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瑞龙,对报告给予了肯定,认为报告内容充实、问题聚焦、结论有启发性,围绕报告中国有企业关键人才的离职情况,提出了把关键性的经营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留住、用好、激励好的观点,以及用工市场化和中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方案。对国有企业的一般员工,引入市场机制,有进有出,而对于关键性的经营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完善以员工持股制度为代表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议国家出台一批相关文件,来明确员工持股政策的边界,以便国企在改革当中,留住关键性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从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认为国有企业的雇佣人数有时代特征,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劳动者在企业里面得不到激励、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应该退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工资差距等,是当年改革最关注的难点、重点和痛点。在这个背景下,今天的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艾小青,从挂职经历和调研访谈出发,指出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当中存在一线工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匮乏、留住人才机制还不完善等结构性障碍,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国企劳动力就业进行改进或者优化。第一,加强国企与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倒逼国企提升实力;第二,进一步优化国企员工的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做好存量员工的激励培育工作;第三,从未来的人才培养来说,国有企业可以和教育、职教更好的契合。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邢春冰,认为对于工资差距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非国有企业里面的和国有企业里面低收入的人。在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其他特征相同的情况下,理解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对于我们理解城镇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一方面看工资,另一方面看劳动力流动。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评价劳动力市场化,或者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从收入波动性角度,认为国有企业的收入稳定性较高,而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报酬分配机制较为灵活。从市场化角度来说,国有企业中有非市场化因素在起作用,疫情期间,从宏观数据能看到,2020年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在增长,国有企业的收入稳定性强、波动性低、安全性高,是对收入的补充。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杨继东教授,从差异性、时效性、对比性、影响性的角度,说明了他关于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思考。首先,从差异性的视角来看,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具有不同的就业特点。其次,在当前经济下行、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讨论国有企业在稳就业方面的渠道或者空间,可以针对当前情况给出建议。接着,国有企业就业市场在不同改革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新特点和老特点的对比能够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新成果和新变化。最后,估计劳动力市场化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能够更好地推动劳动力市场化改革。
论坛最后,与会专家们围绕“在未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化的重点突破口应该在哪里?”这一问题,从对关键人才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薪酬计划、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工资的决定机制和人员合理的流动、对不同人才进行合理的评价、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政府加强支持和引导、薪酬考核机制与内部治理相结合、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