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04月 26

人大国发院: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治理

发布时间:2020-04-26

2020年4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了主题为“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治理”的线上论坛。这是人大国发院第二期线上论坛,人大国发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主持,多位研究相关课题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2019年底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宣示中国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战略部署。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严峻地考验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系列研究,其中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治理是重要的议题之一。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邀请的几名专家,就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各个专业角度,全方位总结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制度优势和治理经验,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就如何补短板、强弱项提出对策建议。

在线上论坛中,人大国发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祁凡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龙教授,人大国发院青岛分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迪扬副教授,人大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院副院长、人大国发院代志新研究员,人大国发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陶文昭教授等嘉宾参加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人大国发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祁凡骅教授发表了以“疫情危机折射出干部管理的三大短板”为主题的演讲。祁凡骅教授首先提出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发展状况实际上帮助我们理清了对政府治理的三点认识:一是中国的治理体制在危机状态下凸显了其优势;二是政府职能需要依据现实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三是虽然中国政府对疫情的应对相对较好,但疫情也折射出治理的一些短板,尤其是干部管理制度仍需反思。

针对最后一个问题,祁凡骅教授总结了疫情危机折射出的干部管理三大短板。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没有能力资格标准,处长、局长、部长一个标准,为各级领导干部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提供了极大的弹性空间,尽管上下级沟通成本较低、信任度高、利于执行,但下一级干部容易出现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党性不强,利欲熏心的现象。二,领导干部选拔缺失“专业”标准,学工、学农、学商都可以主政卫健委,但管理需要分类,对高度专业化的部门对于人才的任用需要专业匹配标准。三,领导实绩没有具体标准,合格、良好、优秀都不决定晋升,导致了因领导好恶而出现干部管理中劣币驱逐良币情况的出现。最后,祁凡骅教授与大家分享结论,提出了应加强干部管理,依靠干部管理制度破除形式主义、破除官僚主义,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情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龙教授就“新冠疫情冲击下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一主题分享了他的看法。刘金龙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并以其中的运动式治理阶段为重点,在基层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反思常态治理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刘金龙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体来说,在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经受了考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区域党建、党员社区报告不少地方走了形式,社区的能力参差不齐。大凡社区建设做的好的,应对疫情防控压力就得心应手一些,反之,则手忙脚。在武汉保卫战中,政府管理,尤其对社区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出现了社区忙于填表、考核等形式主义等现象。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阶段,一些社区失守了。但根子还是在常规社区建设中,社区人没有融入到社区中,没有建立其守望相助、互助合作的精神家园,社区工作不实,社区党员报到走了形式,不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此外,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足、社区居民之间、居民和社区组织之间出现了裂缝等问题也值得我们去反思。总体来讲,应继续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赋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能力和能动性,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有效整合社区、社会和市场力量,并实现各方力量的平衡和协调。

最后,刘金龙教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一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能力是成功抗疫的主要因素,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这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我国疫情防控举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讲:这场伟大的胜利是党员干部带领400余万社区工作者在寒风中站出来的;二是中国社区建设成果在这次抗疫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社区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三是社区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区,应对疫情的创新能力也强。他认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基础上的社区建设和动员是中国制度独有的优势,需要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职能,促进形成国家和社会良好的沟通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下的多方治理主体的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市场和民间组织等不同治理主体的作用,提升他们的能力,构建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社会共同体的韧性,构建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迪扬,以“政务服务战疫:大考当前,成绩如何?”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楠迪扬副教授认为,各地在疫情期间积极探索政务服务“不打烊”、“不见面审批”、“网上办、掌上办、宅家办”等改革创新,涌现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包括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在内的32个城市的政务服务在疫情中的综合表现,张楠迪扬副教授指出其中约三成城市的政务网设置了疫情专区,约一半的城市设置了复工复产专区,展示了市级层面的惠企政策,约四成的惠企政策申办程序指引不够清晰、三成的政策仍采用线下申报、多级审批的传统申报方式、只有二成的惠企政策采用全线上申报审批的方式。这说明这些城市的政务服务部门在反映速度和角色调整上仍需要有更主动的表现。各地仍偏好采用传统审批方式执行疫情期间的惠企政策,政务服务部门在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业务习惯、以及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张楠迪扬副教授介绍了深圳的经验做法。深圳政府服务部门在助推疫情期间惠企政策上,扮演了积极有为的政务服务供给者的角色。深圳政务服务网对政府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原文进行了再加工、再展现,以办事人关心、能读懂的语言在平台上集合了全市各级的惠企政策,并细化政策中的落地内容,供社会公众点击搜索。每条可落地的政策内容清晰标明是否需要申请,需申请事项辅以申请程序。

总体上,疫情期间城市政务服务集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政务服务平台政策展示方式和文件格式各异;二,查阅政策时跳转页面种类多样;三,同一平台展现的政策类型比较复杂,单一部门单一政策、单一部门一揽子政策、多部门一揽子政策等形式都有存在;四,需申请办理与无需申请的惠企政策较难辨别;五,相当数量需办事项未提供办理方式和程序。针对这些问题,张楠迪扬副教授提出,应当重视“四个能力、一个意识”,即要重视首重视政务服务的应急能力、整合能力,平台能力,治理能力、提高政务服务的治理意识,这样才能迅速调整角色、准确定位、有效整合资源、精准提供服务,显示政务服务的诚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则代志新以“‘显’的有力量”为题发表了演讲。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强化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代志新研究员对此进行了深挖,他提出,要落实显政,一是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二是要考虑宣传问题,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稳定公众情绪;三要统筹做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经济形势重大的宣传。显政就是要把信息的披露纳入到决策考虑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信息披露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快速稳健发展。

在显政的具体应用上,代志新研究员分享了以下几个实现途径:首先,显政是应用舆论危机的、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大法宝,政务越透明,被信任的程度就会越高。要通过对话、沟通形成集思广益下的同意,通过平等参与的协商、整合,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同和拥护。其次,要通过显政降低社会的不确定性、稳定预期,使之成为提振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剂,要重视政策落实的细节。最后,显政是检验领导干部的炼金石,要在尊重事实、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来合理科学的发布信息,尤其在疫情期间减少信息的扭曲、增加社会福利,这也要求领导干部愿说、敢说、善说、会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指出,从这次新冠疫情中可以发现,“中国之制”确实具有格外的优势。首先,果断封城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价值。虽然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发展根本上是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价值。其次,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得“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得以实现统一部署、全面动员、四方协调,这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制度优势。第三是我国作为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统一的国家,有着惊人的动员能力,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等中国速度世所罕见,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都是中国强大组织动员能力的明证。

陶文昭教授同时强调,这次疫情中也有三个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在今后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这次的疫情是一场大考,极限挑战好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今后解决,求更好的临场发挥。二是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的诸如公共卫生体制欠缺、市场监管短板、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对症下药。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布局,居安思危,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是应急管理作长远规划。当然还应在危机中抓住机会,在如因疫情得到发展的线上业务和新基建中谋求引领“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

在论坛中,与会嘉宾对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祁凡骅教授提出,在干部管理方面仍有上升空间,要在控制和发展中达到平衡,这是未来干部和社会管理中大问题,也是政策制定的难点。刘金龙教授则强调我国的社区基层组织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中国特色,这也是疫情防控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张楠迪扬副教授提出,现有的第一入境点的措施是有效入境分流机制。国外疫情好转后仍应根据国外疫情情况进行危险等级的分级,逐步恢复到正常的人员流动和交往。最后,代志新研究员从自身在法国学习、生活的经验出发,简要介绍了法国目前的疫情现状,并对全球疫情状况的改善提出了期待。

最后,此次线上论坛主持人陶文昭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参与学者表示感谢,并宣布研讨会圆满结束。


视频回放:http://mbd.baidu.com/webpage?type=live&action=liveshow&room_id=357114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