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11月 03

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的理论与模式

发布时间:2022-11-03

2022年10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受邀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403教室做了题为“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理论与模式”的学术讲座,围绕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精彩深入的讲解。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院长助理马亮教授主持,400余名老师和同学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亮教授介绍了黄璜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并对黄璜教授接受邀请开设讲座表达热烈欢迎。随后,黄璜教授从学术理论和实践案例出发,就“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如何理解数字政府或政府数字化转型”、“如何理解协同和协同理论”以及“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的模式与途径”四个议题,展开了讲解。

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

首先,黄璜教授介绍了中国现实情境下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数字政府”缘起于2017年12月“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政策实践,由此衍生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化转型”等概念,并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统一汇合为“数字政府”。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数字政府”建设正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

然后,黄璜教授从地方实践创新中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出发,提出了“协同”作为核心线索始终贯穿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议题。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容又不仅仅是“协同”,实际上我国数字政府发展历经“工具的数字化连接”、“业务的数字化赋能”、“主体的数字化协同”和“组织的数字化重构”四个阶段。


如何理解数字政府或政府数字化转型

随后,黄璜教授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政府失灵”,进行“数字政府”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对话。他指出,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要素替代物质和能量要素,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信息能够更好识别和使用物质和能量,并减少人类社会发展的试错成本,推动社会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面对政府失灵问题,传统方式是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手段予以解决。但现实中存在政府、市场和社群的共同失灵,由此需要考量三者背后的逻辑机理。实际上,政府、市场和社群都是为实现最优的合作秩序,以应对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的巨系统。

“如何决策”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而决策关键又指向由完全信息所构成的“理性”。失灵的本质是决策失误,而决策失误的背后,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有限理性。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图灵、麦卡锡、西蒙等学者提出了用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弥补人的有限理性。黄璜教授认为,这些学者的学问归根结底都是系统论,即关于合作的理论,涉及到集体合作方式和系统范式演变等方面,并对公共管理研究中协同理论的局限性有所启发。

如何理解协同和协同理论

接下来,在系统论的视角下,黄璜教授详细讲解了协同论。所谓“协同论”,是关于“自组织”秩序的规律之道。协同学创始人赫尔曼•哈肯将自组织诠释为“如果一个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与之相对应,受到外部干预而形成的合作被哈肯称之为“他组织”。“自组织”和“他组织”并不割裂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带来“组织”的多样性和社会世界的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黄璜教授根据系统维度和个体维度,划分出四种理想场景的协同类型,分别为理想的市场式、理想的行政式、理想的网络式以及理想的“赛博格”模式。现实的治理均是这些简单模式程度不一的“拼盘”,它们相互“嵌入”,构成存在于各个领域中的丰富协同场景。数字治理的蕴意表现为数字技术或“赛博格”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嵌入传统协同场景,对原有“信息子系统”重组升级。
 黄璜教授进一步指出,协同是优化配置物理、社会、信息“三元”空间资源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过去主要关注基于物理和社会空间的协同活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空间的运行独立于传统物理与社会空间,并支配物理和社会空间的资源分配,因而信息能力成为提升协同效率的关键。此外,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交互形成了元宇宙,而元宇宙的终极价值就是为了实现协同,也只有协同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数字化协同的模式与途径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黄璜教授根据信息分配,将数字化协同划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统合模式,强调聚合碎片空间,构建统一指挥能力。黄璜教授认为,广州黄浦区覆盖全区各街镇的指挥中心、广州市的“穗智管”及我国的健康码系统是这一模式在现实层面的生动呈现。

二是开放模式,强调吸纳多元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黄璜教授就“越秀人家”数字社区服务微平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移动+智能化”方式和河南省暴雨灾害下“救命文档”的案例,对多元协同实现信息流动多边、动态、持续的互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三是直连模式,强调实现无缝沟通,完善互动回应能力。黄璜教授认为,党建云平台、社区微信区等微平台,以及“粤政易”网络办公新范式,将不同的协同场景融合在同一数字化频道中,实现政府与社会的直接互动。

四是联动模式,强调集成治理工具,增强全面服务能力。黄璜教授分别从“一网通办”和“优化网格化治理”两个方面,对广东的粤省事、粤商通平台和宜昌的宜格微治理平台进行了探讨。

最后,黄璜教授以“数字善治”作为结语,认为“数字善治”既是用数字治理,又是对数字治理,包括数字安全、数字赋能、数字法治和数字公平四个方面。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相关的学术讨论,引领数字治理的发展。

黄璜教授结合深刻理论思考和现实关切的讲解,激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讲解部分结束后,与会者们就信息平台的安全问题、信息泄露的治理方式、数据储存与运营的区域规则、智慧政府和智慧治理概念认知等问题,与黄璜教进行了深入交流。黄璜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而详实的回答,大家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