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11月 27

“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27

11月27日,“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等近30位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出席了此次论坛。与会专家们围绕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如何通过“媒体公共外交”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两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教授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际社会的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面临许多新挑战。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也逐渐加深。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外交势必会遇到许多障碍。而作为国家间关系“润滑剂”的公共外交,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上则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公共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推进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作为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库,应该确定好自己的战略定位,发挥好思想创新和政策建议的重要作用。

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发言中指出,此次论坛以“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为主题,探寻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交流研讨,很有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走过70年光辉历程的新中国,正前所未有的受到世界瞩目。新时代的公共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好党和国家良好形象。对于新时代如何推动公共外交事业,郭卫民副主任提出四点建议:一、提高思想站位,坚持用公共外交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创新传播理念,努力提高国家形象的塑造能力。三、加强资源统筹,不断拓展公共外交的渠道方式。四、把握发展大势,推动公共外交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表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变量其实在于中国的崛起。面对守成霸权对与其意识形态相左、发展模式迥异的新兴力量的打压,我们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主张、表达好中国“和”天下的理念与善意、建设好既融通中外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与价值体系、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既是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又是国家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业国际传播机构,外文局以“传播中国、沟通世界”为己任,用人文、文化传播构建桥梁纽带,积极顺应新时代要求推动公共外交发展。高岸明副局长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化传播。二是加强舆论研判和国家形象研究。三是打造智库交流平台,开展文明对话。四是构建话语体系,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代表协办单位,宣读了赵启正院长的贺信。赵启成院长在贺信中表示,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舞台。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和实践中,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拓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交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为中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国际舆论传播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我们又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有充分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大使指出,从事公共外交的人一定要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着国际秩序新旧交替、国际体系破立并举的转型过渡期,这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与博弈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发展的转型期与我国发展的历史交汇期相互叠加,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处境,这也决定了我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艰巨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作为外交工作者的任务是艰巨的、是复杂的,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增进全球战略意识,提高认识形势的敏感性,加强斗争观念,紧跟党的领导和党的部署,更好、更自觉的进行拓展和承担。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明德大使指出,7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外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成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与欧洲、中国与德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充满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欧作为世界上两支重要力量,应共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共同推进开放世界型经济,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指出,作为一个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已经步入了一个需要在重重压力下大胆寻求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外交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加强理解,建立互信,避免误解与误判,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有助于增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舆论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面对当前的中美贸易冲突,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在中国目前超体量的经济体基础上,将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好、走远。任何新型大国在他的关键成长期都会遭受守成大国在技术上、贸易上无以复加的打压,但任何一个成功的新型大国都是在这种打压中成功实现了技术的全面赶超和全面崛起。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外交等多元化的外交手段,与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指出,当今中国正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复杂挑战,与此同时也面临机遇。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都迫切需要多元公共外交。多元公共外交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构建信任与和平的重要途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也需要公共外交的有效参与。

此次论坛的专题讨论第一阶段以“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为议题展开讨论,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教授主持。参与讨论的专家有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世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爱尔兰大使岳晓勇,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一司副司长张立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大使表示,公共外交是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传统外交的继承、补充和发展。公共外交对内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积极引导广大民众正确认识舆情,理性观察世界,努力培养和构建开放、包容、平和的国际心态。对外拉近中国和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推动合作共赢的中国,一个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中国,一个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从而减少隔阂与偏见,消除差异与敌对,增加理解认同与支持,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环境。公共外交以其自身特点和方式,在传播合作共赢和推动文明对话方面正逢其时,我们在公共外交上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推动全球化、维护全球化、支持全球化,在理念上我们是非常超前的,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多。 “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理念,怎么样在“一带一路”中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不是单边以及双边,要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WTO、国际货币基金会来推动“一带一路”,形成国际或多边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世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爱尔兰大使岳晓勇表示,在多元化的公共外交中,政府的顶层设计是公共外交的核心。我们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格局。元首外交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元首外交的公共外交服务部署和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开创多元化公共外交格局,高校智库不仅推进了国家整体公共外交的工作,也培养出了一批能研究、能教学、能写、能说、能做的国际交流和适应国际斗争的复合型公共外交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教授指出,“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多元的、有效的公共外交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民心和舆论基础,对于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元公共外交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政府、媒体、智库、企业等多元化的行动主体构成。其中,政府是多元公共外交系统的宏观政策和行为规则制定者,智库是思想的源泉和具有很强公信力的行为主体,媒体是舆论扩散器和媒介镜像的构建者。新时代的公共外交面对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需要加强议程设置和舆论互动,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受众认知与态度,以文化为基础进行内容构建,强化新媒体传播力,从独白转向对话。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一司副司长张立平表示,做好智库外交需要充分了解时情、世情和国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英、美、法、德、日无不在70年的节点上陷入战争的隐忧或战争之中。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最稳定、最繁荣的时代,但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潜藏的风险与危机,无论是黑天鹅飞来还是灰犀牛出现,都要足够警觉和防备,防患于未然。从世情来说,过去全球化、多边主义、自由主义、国际规制高歌猛进,现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从国情看,我们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需要深化改革,迈向更高水平开放,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等于讲中国的好故事,应该客观完整地讲中国故事。针对不同对象国,要讲不同的故事。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要讲中国的和平故事;针对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要讲我们的发展模式以及经验;针对周边国家,既要讲周边和平以及维护周边秩序的意愿,也要讲对周边经济的贡献。而且,不应该只讲中国故事,还应该讲他国的故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期待和担当。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表示,公共外交就是要解决外交和公众之间存在的赤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治理赤字。各国公共外交都在竭力寻求公共理解以及谅解,公共外交就是要解决信任问题。当前,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内一元化,国际多元化,而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在拉大。当前我们的公共外交这个肩膀还撑不起中国搭建世界桥梁的任务。

专题讨论第二阶段以“如何通过媒体公共外交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为议题展开讨论,讨论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主持。参与讨论的专家有中国日报社秘书长朱宝霞,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凤凰网总编辑邹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维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副教授张迪。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指出,媒体在公共外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舆论放大器和议程设置者。当前,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面临着很多风险和考验,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中国这艘大航船还要继续朝着推动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前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理论体系来做支撑。中国学界和业界一起努力、大有可为。

中国日报社秘书长朱宝霞表示,国际传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手段,媒体在公共外交工作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全球化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弯道超车,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会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搭建新的平台和渠道。同时,需要研究受众、贴近受众,用其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更有针对性的、有效传播。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凤凰网总编辑邹明指出,凤凰卫视从1996年开台到凤凰新媒体创立的二十年间,一直践行媒体公共外交的使命。如今,社交媒体蓬勃发展,我国对外宣传和媒体公共外交的主战场也在随之转移。邹明总编辑结合凤凰网国际智库的品牌论坛“与世界对话”,阐述了作为媒体公共外交,在对外交流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走出去”与“接地气”。走出国门,与世界其他国际院校合办中国论坛。讲故事,不仅仅是我们讲故事,对方也要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样才可以达到互动与交流,彼此双方一起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媒体外交确实越来越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国际舆论是大国必争的领域。过去十年,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舆论战还是非常严酷。近年来,我们的中国故事有演变为中国争论、中国辩论甚至是中国争吵的趋势。中国面临的是全世界舆论场发生变化,受众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面临一个新的传播生态,媒体应该发挥引领作用,用新的理念打好舆论战,坚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中国学者参与公共外交的动能没有发挥出来,生产力和主体性参与不够。高校应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适当将公共外交成果引入到高校评价体系中,要鼓励学者走出去。同时,要对媒体松绑,多一些松绑,多一些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媒体的积极性。这些年来官方、学者、民间、媒体四个方面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中国公共外交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不是泛泛在做,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来做。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维佳指出,大国崛起的话语本身忽视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发展和东亚的快速进步都是在全球体系变革下发生的,并不完全是一个自主性选择的过程;第二,从大国崛起的角度看问题,忽视了中国在70年代之前通过自主发展奠定的基础。全球自由贸易、信息自由流动的话语体系,包括大国崛起的话语体系,其实在我们这些年讲中国故事时经常乱入。我们需要在理论上重新重视和总结讲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问题。我们学界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构建话语体系上承担更多责任,做好基础理论的构造和辨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迪指出,我们做公共外交或者做对外传播,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同。中国硬性的新闻输出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也要注重媒体流行文化输出和大众文化输出。讲故事实际上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不应该完全从自己的高度出发,还应该考虑我们讲的故事别人是不是喜欢,或者别人是否能够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媒体报道:


【人民网】“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在北京举办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1128/c1002-31479769.html?from=singlemessage

【新华网】近30位专家学者在京研讨“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

http://www.bj.xinhuanet.com/jzzg/2019-12/01/c_1125295171.htm

【中国日报网】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11/29/WS5de0c8dba31099ab995eec6c.html

【环球网】“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9-11/15737925.html

【央视网】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 专家们这样说

http://news.cctv.com/2019/11/28/ARTIBEOKQ2qcCGYPWS2ge4sv191128.shtml?from=groupmessage

【凤凰卫视】“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在北京举办

http://share.fengshows.com/article.html?id=b7d4ef3c-29e2-4dab-93e5-300c7bd918a5&channelID=r03&time=1574842054.387570&from=singlemessage

【澎湃新闻】多元公共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外交论坛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24175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 在北京举办

http://silu.haiwainet.cn/n/2019/1129/c3542291-3167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