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举办“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后果和应对措施”圆桌会议
发布时间:2017-04-172017年4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后果和应对措施”圆桌会议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讲师王非老师担任此次会议的主讲嘉宾。北京大学李建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克庆教授、赵忠教授参与了本次圆桌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并对宏观经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各个方面形成严峻挑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实施了包括全面二孩政策在内的诸多政策。而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如何,后果有多严重,还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王非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低死亡率年和低出生率,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于2000年达到了7%。如果未来延续过去10年老龄化的平均速度发展,预计2027年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2047年将进入超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第一,养老负担不断加重,且我国人口的跨地区迁移还加剧了养老负担的地区间不平衡;第二,健康、医疗负担加剧;第三,现有劳动力养老负担沉重,劳动生产率可能下降,且未来劳动力可能出现相对短缺;第四,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劳动力规模和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过重的养老负担挫伤企业积极性,增大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人口政策至多只能缓解老龄化趋势,更重要的是在老龄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改革社保政策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支持;改革医疗政策降低健康方面的公共和个人成本、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改革经济和产业政策使得经济发展跟老龄化趋势相适应、增进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
王非老师的主题报告结束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北京大学李建新教授认可王非老师报告中的系列观点,并指出历史上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判断偏误导致了当前对老龄化的估计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韩克庆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放开二胎政策的迅速推行都有助于缓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但认为延迟退休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行需要谨慎。除此以外,他强调了家庭关系重构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赵忠教授指出,可以通过利用两类人口红利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第一类人口红利是指低生育率解放了更多的劳动人口,可以通过激励延迟退休、改善教育错配、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和户籍制度改革加以利用。第二类人口红利是指老龄化使得人均资本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多家媒体代表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老师、同学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到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