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 第二期“中国政绩考核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1-09-26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实现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政绩考核中还存在一些实践难题和认知偏误亟待破解和纠正,这需要我们直面现实,上下求索,寻求解决之道。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9月26日共同举办了“中国政绩考核论坛(第2期)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本期论坛与中美国际公共管理研讨会合作,邀请了12位绩效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分享其在政绩考核方面的洞见。10万余名听众通过线下或线上直播形式参与了论坛,围绕系列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祁凡骅教授主持。他代表会议主办方向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由效率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作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水平。在此背景下,破解现实中存在的有关干部政绩考核的诸多难题、探究我国应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在政绩考核方面的洞见、围绕我国政绩考核机制体制的新设计进行充分探讨,预祝本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在专家发言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永恒教授分享了关于我国五年规划评估的实践与思考,提出规划评估的关键在于明确规划评估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估指标、对评估指标进行检测、评估主体的选择和客观独立性。他指出,现行规划评估制度在组织模式、评估方式、评估指标、评估过程、问责和纠偏、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需要从完善规划评估的组织体系,构建科学的规划评估体系和加强问责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来进一步提升优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李军鹏教授以“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评估指标”为主题,围绕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评估的四个维度和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评估指标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指出为打造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升评估高度、拓展评估深度、扩张评估广度、发展评估开放度。最后,李军鹏教授从四大方面、运用共87个指标搭建了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评估的完整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俊生教授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官员队伍进行考核,抓住政绩考核的龙头就是抓住对人的考核、抓住对各级单位的考核,通过考核这种工具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想和蓝图。他提出,政绩是否能够被考核?政绩考核的内容为何?政绩考核的对象是班子还是个人?这些问题需要被进一步深入思考。
中国社科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贠杰教授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技术路径”为主题对现有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提出下一步我国绩效考核研究的重点需要围绕政府已有的政绩考核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应如何衔接。他指出,我国现有政绩考核体系和高质量政绩考核体系的衔接需要朝着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量化考核问题,促进有效融合和推进绩效改进四个方向前进。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曹堂哲教授从预算绩效管理的角度,分析指出现有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存在“成本指标虚化,质量指标弱化、效益指标无法量化”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六方面的未来设想,分别是“形成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初步制度体系,拟定标准化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框架,建立以成本数据为基础的定额标准体系,提出基于定额和质量的财政补偿新机制,将绩效评价从合规性为主转变为物有所值,实现财政定额标准、支出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衔接”。
中国人事科学院副院长李建忠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需要明确将民生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领导干部。他提出,我国政绩考核需要从“明确财政支出、考核待遇水平指标、降低缴费负担、降低待遇享受能力”四个方面来真正做到回应民生诉求,实质性促进民生回应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聂辉华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政绩考核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设计政绩考核的前提是这个考核能够影响官员的利益,从而影响官员的激励;另一方面,我国政绩考核需要对考核的交易费用进行考量,否则考核就无法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太刚教授从“五善五恶”到“四格八法”出发,纵览了帝制中国的官员考核标准。他指出,从古至今,中国的官员考核标准有“变”与“不变”,“变”的是考核标准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摇摆和在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中的摇摆,“不变”的是考核指标之间的维度。最后,他指出,过去和现在,中国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始终有传统中国的韧性和惯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丛虎教授从公共资源交易角度切入,提出我国政府交易呈现出了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特点。他分享了公共资源交易的政府绩效观,从如何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人员、公共资源交易组织、公共资源交易质量进行高质量的绩效考核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未来我国需要建设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智慧、共赢的绩效考核体系,让中国公共资源交易成为最有绩效的交易。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提出了从政绩考核走向政绩“体检”的新思考。他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首先就必须要求考核本身具有高质量,“政绩体检”是全方位且带有自愿特点的考核,在未来会有很大的颠覆性作用。从政绩考核到政绩“体检”其实是一种范式的转化,意味着我们考核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他指出,政绩“体检”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用于包括考核在内的很多其他方面的再次开发,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迪扬副教授以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经验为案例,对政府“全响应”的回应机制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了“信息发现、信息下达、信息上传、压力感知”四个机制,并从中提炼了以下四个能力维度:其一是信息整合和覆盖能力,信息接受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信息保真能力;其二为指令分发能力,执行督办能力,限时执行能力;其三为回应效果获悉能力,信息回流能力;其四为领导能力、绩效考核能力和激励能力。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祁凡骅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报告与观点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与会专家学者从政府预算、公共资源交易、机制与行动设计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其对我国政绩考核机制的最新思考,深刻阐述了我国政绩考核机制的现状、特点、问题、展望,对于未来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他向所有支持和参与论坛的人员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本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