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11月 25

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功举办 中澳“亚太区域经济多边合作与双边关系发展展望”线上会议

国际合作部发布时间:2021-11-25

2021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亚太区域经济多边合作与双边关系发展展望”中澳圆桌会议在线上举行,来自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者以及业界专家嘉宾云端连线,深入讨论了当前国际情形下中澳双方经济合作前景、RCEP与亚太多边合作,以及中国加入CPTPP与双边关系发展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11125141409.png

研讨会由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罗煜副教授主持。国发院副院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教授进行了开幕致辞,她代表国发院诚挚地向与会中方和澳方嘉宾表达了欢迎和感谢。许勤华指出,本次中国人民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中澳关系不利变化等困难,如期举办了中澳圆桌会议,既是双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证明,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希望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了解的愿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必要性。

接下来,许勤华教授就RECP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分析。许教授认为RCEP应该比环太平洋的伙伴关系地区性的作用来得更为快速。随着经济与社会融合的加深,低碳将成为引领 RCEP地区未来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区域内欠发达成员获得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也有利于区域内培育有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荣休教授,东亚论坛、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对两校之间的友好合作表达了赞许,并对当前中澳美多边关系的挑战和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最近的历史当中,国际上对金融机制、贸易机制、气候变化等挑战方面,都在开展多边合作。他希望重点关注最新的正面积极的发展,以推动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双边积极的合作。

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乾宇副教授从经贸、教育及旅游等方面分析了近年以来中澳两国关系改变对双边合作的影响。朱教授建议尝试建设性的接触,来释放改善双边关系积极的信号,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在“RCEP和多边合作”研讨版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Tom Westland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RCEP开放式的架构能够非常好的适应和响应区域愿意参与的经济体的诉求,引领国际未来经济的互动。他希望把RCEP更加广泛的议程向前推进,构建共识,组建联盟,夯实多边的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冯俊新副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从经济学角度介绍了RCEP的发展历程以及开展多边合作时所面临的挑战。他认为RCEP是多边合作的一个典范,解释了推进多边机制的重要性。很多的东亚国家也需要在整个区域内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每一个国家都要在长期的收益和短期的成本之间权衡,多边的合作通常长期的收益是远高于短期成本。此外推动多边合作的时候时机非常的重要,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的推进,才能够把长期收益变为现实。

在本版块讨论环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Shiro Armstrong教授表示,一些内陆以及中亚国家因为有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各国间的贸易规模会逐渐增加,减少贸易成本。开放的区域主义,不仅提升RCEP成员之间的市场效率,也把市场向整个世界开放。澳洲政府也尝试通过能力建设、技术合作等项目对此提振。

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克副教授参与讨论并指出近期中美关系的缓解对中澳合作有利好的影响。他进一步指出在“双碳”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贸体系,可能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RCEP短期内有可能推动煤炭、铁矿石、天然气相关贸易,但在全球去煤、去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RCEP未来可能在能源,在电动车、储能,还有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呼吁大家思考如何通过RCEP的多边合作机制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此外他还指出在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澳关系走向将会发生变化。中国长期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资源进口依赖较大,长期来看随着低碳目标的推行,中国的钢铁行业也需要搞碳中和,钢铁行业的工艺、技术的升级将提升社会去钢量,中国对澳大利亚的铁矿进口量也将缩减,如何在经济互补性与相互依赖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引导双边关系稳定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加入CPTPP和双边合作关系”研讨版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Shiro Armstrong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CPTPP,如果加入该协定的话,这会推动中国国内的改革。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要致力于遵守高标准的规则。另外中国向贸易伙伴已经明确做出了保证中国改革的方向和对外开放的承诺,这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有着巨大的意义,也有机会来重塑中澳之间的贸易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认为加入CPTPP,对于中方和其他成员国都是非常有利的。推动CPTPP加速落地,这一点对于扩大各个参与国的市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可以加强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同时,推进中国投资所在国和发达经济体,以及其他经济体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本版块讨论环节,中国银行悉尼分行高级研究员Jeffery Eagle从政治经济角度对中国、新西兰和澳洲之间的外交关系进行了补充分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表示希望在未来各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讨论当中,探索出能够求同存异的建设性方案。冯俊新与Shiro Armstrong也就CPTPP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和国发院副院长许勤华进行了会议总结。他们肯定了本次会议讨论的成果,总结了RCEP和中国加入CPTPP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回顾了与会者们提出的建议和思考,并对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交流表达了期待。

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和澳洲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连续第6年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也是国发院自倡议成立世界大学智库联盟以来,围绕学校学科和研究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别研究为基础开启的重大创新系列圆桌讨论会议之一。2016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两校校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后,人大国发院和澳国立东亚经济研究所组建双方联合研究团队。双方每年共同举办一次联合研讨会,并进行互访,依托此平台,促进了人大与澳国立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中澳两国高端智库的科研合作。此次会议得到了学校科研国际拓展种子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