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5-2019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中期成果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12-25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人大法学院”)、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治评估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5-2019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中期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零点有数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北京伟文盛业文化发展公司、法律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及在校学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共同见证了2019年度法治评估中期成果的发布。发布会分为主题报告、专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三个单元。会议由人大国发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评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大法学院冯玉军教授主持。
发布会伊始,冯玉军教授代表人大国发院、人大法学院以及人大法治评估研究中心对周日前来参会的诸位来宾致以了诚挚的敬意。冯玉军教授表示,作为人大智库群的代表性成果,《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愿借助人大国发院所倾力打造的高端智库平台,进一步汇聚全校一流的学科优质资源,相信将会在本就横跨法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法治评估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本次中期成果发布会是阶段性成果的汇报,是对最终成果发布的预告,更是向愿意参与到法治评估研究中来的学人发出的邀请。目前,主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撰写工作进入攻坚期,各部分撰稿人正结合历年获取的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和解读。最终版的报告预计将会在2020年上半年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发布,冯玉军教授盛情邀约一直以来关注与支持人大法治评估的各界同仁届时莅临人大,共襄盛举。
发布会的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人大法学院朱景文教授主讲。朱景文教授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主观评价区别于客观指标对于法治评估的特殊意义。然后,朱景文教授从指标体系、评分标准、调研区域等三个方面集中展示了2015至今开展的四轮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的大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朱教授结合各级指标的好、中、差评率及得分情况,由总到分,层层深入,对不同维度下的法治满意度进行了解读:
首先,就法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而言,好评率越来越大,差评率越来越小,得分越来越高,可以明显看出法治的满意度有了全面提升。
进一步考察2015-2019年的6项一级指标可以发现:好评率普遍提升,差评率普遍减少,得分普遍提高的趋势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党内法规体系满意度提升最为明显,是好评率增加最多、差评率减少最大,得分增加最快的领域:2017、2019年好评率和得分都是6项一级指标中最高的,反映出人们对近三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法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度。
当进入到二级指标的层次后,朱景文教授通过各项指标得分增幅的差异分析了近年来法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2015年得分较低的指标,在其后的评估中有了明显提高。提高分数都在5分以上,其中法学教育与普法从70上升到78.2,党内法规体系的额三个二级指标党内法规的完善性、可执行力、党规国法的协调性的增幅都在8分以上,控权从68.4上升到77.5,增幅9.1;另一方面,2015年得分较高的一些指标的提升幅度较小, 其中立法民主性指标近年来只提高2.7分,从得分中等偏上的指标逐步变成了连续两年得分垫底的二级指标,值得我们警惕;物质保障指标和人权指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当然,前述两个层次所发现的整体向善趋势仍然可以通过指标好评率与得分的普遍提升以及各分数段指标的分布变化得到验证。
接下来,依据三级指标好评率及得分的具体分布情况,朱景文教授在“从低向高发展”的显著结论之外,给出了“两极相对固定”的重要结论:具体而言,社区安全、权力法定、受教育权、立法专家参与、依法用权、权力法定等是几年来均处于较高得分等级的指标;而问责、立法公众参与、平等权、财产权等指标,则长期处于较低的得分等级。这些指标的满意度在2017年和2019年虽然均有所上升,但它们仍然是各个年度排名于最后档次的指标,应引起足够重视。
来到四级指标的维度,上述朱景文教授在三级指标层面所提炼的趋势和分布得到了更为细致的呈现,在对2019年评估中脱颖而出的19项广受好评的四级指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后,朱教授对得分相对较低的“问题指标”展开了分析:他指出,对比四年来的问题指标(判定标准略有不同),其中有3项四级指标是四年评估共同的问题指标,即财政公开、立法建议反馈和干部考察任命问责;有4项四级指标在三年中都被评为问题指标,即民事执行效率、污染疏于监管问责、办事送礼、售假;而审判不公问责、普法的形式主义和政府征地赔偿这三项指标也同样值得注意,因为它们虽在某些年份的评估中未被归为“问题指标”,但其实际所获评价仍然处于较差水平,是群众满意度较差的指标。
基于上述分享,朱景文教授指出,我们在为法治建设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效而倍受鼓舞的同时,仍应对于上述七大重点领域对症下药,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好一直以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题报告的分享获得了在场所有嘉宾的一致肯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引入了零点公司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其所取得的效果符合预期。
专题报告环节首先发言的是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法学成果应用处孙立军副处长,他代表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对此次中期成果的发布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人大学人在法治评估领域的钉钉子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冯玉军教授(法律规范体系分报告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和法律教研部王立峰教授(党内法规体系分报告主持人);人大法学院叶传星教授(人权指标分报告主持人);人大法学院彭小龙副教授(法治保障体系及社会治理指标分报告主持人)先后对各自负责分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发布。
自由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赵彦云教授、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法治评估事业部研究总监徐美美女士、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海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雁鹏博士等与会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实践经验出发,针对中期成果的主要结论、围绕如何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让法治评估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大局分享了宝贵的看法。
发布会的最后,冯玉军教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他补充介绍了作为智库核心成果的法治评估报告从实践而来的艰辛过程,并汇报了使成果在将来更好地反哺实践的具体方案。他阐发了人大国发院、人大法学院和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为依法治国的伟大前程尽心竭力献计献策的拳拳之心,并结合技术变革的大背景,提出“人民视角”才是“上帝视角”,再一次强调了以人大国发院为代表的人大智库群,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的目标。
(关于二、三单元的综述将于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中心”微信公众号(ruc_fzpg)上发布,敬请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编制和发布,2010年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年度系列发展报告”。九年来,在中心主任朱景文教授、执行主任冯玉军教授的带领下,由时延安教授、莫于川教授、王立峰教授、叶传星教授、冉井富副研究员、孟涛副教授、彭小龙副教授、余履雪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以平均每年一部的频率编制并发布了八部中文版报告,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5:中国法治评估指标》的英文版(CHINA’S RULE OF LAW INDEX:REPORT ON CHINESE LEGAL DEVELOPMENT)已在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支持下于2018年出版发行。现今,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已经发展为了中国法治评估的研究阵地,是人大国发院“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高端智库平台的主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