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08月 08

人大国发院团队赴浙江省做生态调研

发布时间:2019-08-08

2019年8月3日至8月8日,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读懂中国”社会调研支持计划和生态环境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典型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一种国际经验视角”课题组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民盟人民大学委员会副主委许勤华的带领下,赴浙江省进行调研。调研活动在当地相关部门、企业及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

8月4日清晨,课题组一行人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进行考察调研。作为湖州市乃至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成功案例,莫干山镇在实践中将开发与保护并重,并以当地优良的自然禀赋作为主要卖点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具有世界知名度的生态小镇。在走访中,课题组对于莫干山地区的生态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对其找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利用生态环境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服务的发展理念进行总结,了解其生态优势变成现实经济优势宝贵经验,对地区生态发展诉求和发展方向有了基本掌握。

8月5日上午,课题组赴湖州市生态环境局进行走访、座谈,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姚玉鑫主持了座谈会议,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顾鑫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倪丽萍参加会议并进行情况介绍。会后,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宋波也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和太湖流域的生态涵养地,湖州市“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治水、治土、治气成效显著。湖州市在实践中探索了绿色发展新路子,以生态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倒逼落后产业淘汰,并以优良的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端产业。

课题组赴湖州市生态环境局调研


8月5日下午,课题组在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倪丽萍及基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到 “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典型企业久盛地板进行调研。在余村的调研中,课题组先后参观了“两山”理念会址、纪念石碑、矿山遗址等。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思想,为余村人注入了“强心剂”,也为余村未来发展指明方向。2005-2018年,余村村集体收入从91万元上涨到4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8732元上涨到44688元,实现了质的增长。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实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余村新貌


同日,课题组也对绿色发展的典型企业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在不断推出更高标准产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企业重视环境效益,与相关组织协会进行合作,提出“砍一棵种五棵”的生态保护方式,运用生态技术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探索出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绿色发展道路。

8月6日上午,课题组成员赴杭州市政府进行调研,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沈金华主持了座谈会议,林业水利局副局长祖继宏、市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处处长左银宝、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督察专员田小明、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处副处长吕巧华、市林业水利局森林和湿地管理处副处长孙品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资环处副调研员夏碧天等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情况介绍。多年来,杭州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三大试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多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绿色指数等评比中位列第一。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过“五水共治”计划的落实,杭州市水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已完全剿灭劣五类,保持在三四类水平。在林业水利方面,推进“五林并举”,发展生态林业,先行先试了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一定成就,水环境治理、废气治理、土壤修复方面成果显著。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杭州市以“三大机制”为依托,凝心聚力,联动治水。不仅显著改善了水环境,也倒逼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

8月8日上午,课题组成员赴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进行座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环境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刘瑜主持会议,环境政策与标准研究所许明珠、毛慧萍、汪丽妹、卓明参加座谈并进行情况介绍。“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在指标设计上更加偏向于环境质量和总量,重点关注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环境规划被分为七大领域,并以四个导向,即问题导向、质量核心导向、民意导向、先行导向为引导,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前列。

课题组成员与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座谈

在6天的调研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走访、座谈和与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课题组对于浙江“十三五”时期生态环保规划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方面的经验与问题、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十四五”期间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设计的改进方向与需求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突破和困难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掌握地方诉求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展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基层绿色发展的实践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