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发院发布《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6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2017年1月14日举办了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暨雾霾治理政策讨论会。本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就雾霾治理政策发布了主题研究报告,具体分析了雾霾污染的科学知识、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得出如下七项主要结论和观点:
(1)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2013-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15年的降幅尤为显著。但2015年PM2.5年均浓度的下降,“天帮忙”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努力”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风速偏大的天气,对于低风速的静稳天气下PM2.5浓度的下降,“人努力”的效果尚不显著。
(2)如果气象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于京津冀的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在周边区域同时减排的前提下,依据“大气国十条”制定的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难以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天津和河北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25%,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60μg/m3);如果周边区域不同时减排的话,几乎所有区域都难以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
(3)如果要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在气象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条件下,天津和河北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天帮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努力”。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衡水等地不能满足于PM2.5年均浓度下降25%的目标,这些区域PM2.5年均浓度即使下降了25%,仍然超过90μg/m3甚至100μg/m3,应当减少更多的污染物排放量,把PM2.5年均浓度降得更低。
(4)北京市的减排行动计划拟减少污染物排放量63%,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减排任务。即便能够实现,北京市也只能使得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68.7μg/m3,离60μg/m3的既定浓度目标仍有差距。如果要把PM2.5年均浓度从66μg/m3降到60μg/m3,北京市需要把污染物减排率从63%提高到78%,雾霾治理的边际成本将越来越高。北京市可以考虑调整雾霾治理的政策目标。
(5)随着PM2.5年均浓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也将相应降低,但两者不是线性关系。降低PM2.5年均浓度仍然可以作为雾霾治理的政策目标,但雾霾治理的政策重点应转向如何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率,尤其是冬季静稳天气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本报告建议把PM2.5年均浓度70μg/m3作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过渡目标。如果以PM2.5年均浓度70μg/m3作为过渡目标,京津冀地区需要减少约57%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PM2.5年均浓度达到60μg/m3可以作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中远期目标。
(6)雾霾治理政策的实施必将给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损失,GDP损失程度将随着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大而增大。大气“国十条”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的实施导致的京津冀地区GDP总量损失2017年为8.45%,2020年为16.05%。如果考虑雾霾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也许雾霾污染治理的真实经济成本并没有那么大。地方政府必须正视雾霾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短期冲击,多管齐下,尽量减轻雾霾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负面影响。
(7)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雾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大气污染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GDP损失的主要原因,但产业转型是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为了使得雾霾治理的政策目标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应该将浓度目标转换为排放量管理目标,在科学确定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制定现实可行的污染物减排计划,使得PM2.5浓度目标的实现具有科学的保障。在推进产业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污染物减排措施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切实控制和减少冬季静稳天气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
报告认为,雾霾污染不仅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更是京津冀地区刻不容缓的环境政策课题。“大气国十条”明确提出了PM2.5浓度目标,也确定了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但既定的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能否实现PM2.5浓度目标,存在着不确定性。此次发布的报告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气象条件和PM2.5浓度之间关系的数据模型,对依据“大气国十条”制定的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的政策效果和既定的浓度目标的达成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测算了雾霾治理政策的经济成本,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建议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确定相应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制定相应的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
媒体报道:
人民网:http://www.rmlt.com.cn/2017/0120/457180.shtml
中国新闻网:http://energy.chinanews.com/cj/2017/01-14/8124450.shtml
经济参考报:http://jjckb.xinhuanet.com/2017-01/15/c_135984356.htm
科技日报: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17-01/20/content_506281.shtml
北京青年报:http://news.ynet.com/3.1/1701/14/12272342.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7-01/16/c_1120317357.htm
第一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5205351.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gx/xskx/201701/t20170123_3395066.shtml
中国科学网: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975564-1.html
中国能源报:http://www.cnenergy.org/hb/201701/t20170116_411429.html
大众生活报:http://gy.dzshbw.com/2017/gynews_0116/38414.html
搜狐:http://tv.sohu.com/20170114/n478742624.shtml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01/14/t20170114_19602489.shtml
中国妇女报: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1/17/03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