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
07月 11

人大国发院双周政策分析会(第五期)——“土地要素配置如何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11

2024年7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土规划与国家治理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五期“双周政策分析会”。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宫玉泉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所长王军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主任王庆日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经济室主任黄征学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侯华丽研究员、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空间利用研究室张迪研究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丰雷教授、夏方舟教授、王洁晶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土地要素配置如何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引领性的思想体系、理论框架和行动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钊教授进行开幕致辞。李文钊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深入讨论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实现路径以及方法成效正当其时,有助于回答国家治理如何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命题。他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李文钊教授殷切期望与会专家深入讨论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实现路径以及方法成效,通过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交流激荡出创新的活力,为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引领性的思想体系、理论框架和行动方案,切实提升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实效果。

本次双周政策分析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夏方舟教授主持。

宫玉泉研究员从正确认识土地要素创新配置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土地要素的创新优化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经济内涵型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第二,土地要素的创新优化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中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土地要素配置政策做出适应性变化;第三,创新优化土地要素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土地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同时创新土地要素配置主体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王军研究员从五个方面论述新质生产力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联耦合和互动互馈关系:第一,土地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各类产业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间;第二,新质生产力发展会推动土地要素配置优化;第三,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空间布局可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第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而土地生态保护修复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第五,考虑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土地要素配置需具备风险管理和应对变化的弹性。

王庆日研究员指出,土地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优化利用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土地要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此需要界定清楚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土地要素配置中的合理边界,通过政府统筹规划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同时切实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以政策改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黄征学研究员针对五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混合用地等土地产权体系的缺失阻碍了新质生产力中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发展;第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等指标配置相对缺乏市场化机制,优势地区的发展需要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城乡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同责”相对缺乏制度保障,市场主体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意愿较弱;第四,市场主体盘活存量产业用地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产业用地面临闲置;第五,全国统一土地要素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建立受到了不同区域差异化制度安排的阻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侯华丽研究员指出,优化利用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应采取“对象组合化”“方式市场化”“利用绿色化”“手段数字化”四种手段:第一,完善土地要素不同类型或功能、不同产权权属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组合供应机制和方案;第二,进一步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及工业用地配置政策的改革;第三,在土地要素配置中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与应用;第四,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土地要素配置。

张迪研究员表示,土地要素为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为了更好的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要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释放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和创新增长提供良好的要素环境;二是要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要素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要整体考虑区域要素配置,形成承载多种功能、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国土空间格局。

丰雷教授表示,新质生产力重要的是创新和优质,而土地要素配置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是重要的讨论课题。他从如下三点阐述了优化利用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第一,加强基础性研究推动和引领土地要素配置新方法的创新;第二,从跨学科的角度推动土地要素配置理论的创新,指导土地要素配置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加强土地要素配置制度改革的综合协同性,有效调整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人地关系、资金配置和资源分配问题。

王洁晶副教授认为,当前土地要素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土地要素配置政策较少考虑不同级别城市差异化的空间发展诉求;第二,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物理形态和产权格局存在破碎化的特征,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较大,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以及融合发展存在困难;第三,城中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不足限制了其在满足创新人才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潜力。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进一步就“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堵点卡点”以及“如何优化利用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两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双周政策分析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打造的一个高端政策交流平台,旨在从公共政策分析和交流角度,推进人大国发院的“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高端智库平台建设,紧密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律、安全、统一、外交、党建等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汇聚校内外优质学科资源,通过多学科视野,围绕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研讨交流,开展公共政策和制度创新研究并提供“人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