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发院举办“直面真实世界”系列讲座第4期——“我亲历的企业改革及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22
2018年11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直面真实世界”系列讲座第4期在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406教室开展。本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先生,做了一场以“我亲历的企业改革及理论思考”为主题的精彩讲座,他总结了过去40年中国企改革历程,结合自身经验与体会,评价历次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并为国企改革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人大国发院刘瑞明教授作为嘉宾参与点评与讨论。本次讲座由国发院副院长聂辉华教授主持。人大经济学院等院系老师、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
周放生先生结合他亲历40年的体会与归纳,总结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经验就是简政放权。他先后以农民、企业、家庭为例,来说明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放权。他指出,40年改革最重要的原动力就是:阳光、空间和自由。但给不给阳光,给多少阳光始终存在争论。在他看来,简政放权是关键,政府应继续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调到老百姓创造财富,拥有财富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接着,他以自身亲身经历阐述了计划经济的变革,并分别举例沈阳黎明林左鸣与长沙友谊阿波罗胡子敬,介绍了国企三年脱困中下岗分流与改制分流以及国企混改的情况。
周放生先生指出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一个重要思路——利润共享。他认为在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客户利益、债券人利益、供应商利益、社区利益等等中,最重要的是员工利益,但员工的积极性不是监管出来的,是激励出来的。利润共享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即内部人从利益索取者变成利益创造者。
刘瑞明教授肯定了周放生先生所提出的改革新思路,他指出,周放生先生从最开始所讲的传统经济的无效用,用一个简单的修厕所故事引出简政放权的改制,到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共享制利润,激励为主,监管为辅的思想,同时,为国有资本流失的问题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同时,刘瑞明教授结合自身经验,进一步总结,他指出新常态下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想清楚国有企业到底应该做什么,国有企业责任包含多重目标,一方面具有盈利性,一方面充当政治性角色,同时承担社会性负担,如解决就业问题等。
最后,在大家都十分期待的问答环节,多名同学提到了增量、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针对这些提问,周放生先生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同学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