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综一教授讲座:从劳动力市场看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9-10-152019年10月8日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筱原综一先生在国发院进行了题为“从劳动力市场看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的讲座。筱原教授是日本京都园大学原校长、同志社大学名誉教授。师从欧元之父蒙代尔先生,多年往来于中日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讲座由经济学院教授关权主持。
自2012年安倍经济学的政策实施以来,日本经济进入到景气回升阶段,但观察2013年-2019年日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劳动力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劳动力短缺状态,但其间实际工资水平却在下降,失业率水平也没有降低,整体宏观经济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上述日本特殊的现象。
第一,劳动份额的降低。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一直在降低,这个趋势与美国和欧洲的情况一致,其原因是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机器和技术不断替代劳动力,增加值的分配更加倾向于股东,而不是劳动者。
第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降低。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遗留下来的日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是导致劳动生产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市场多年前就进入到劳动力不足的状态。近年来,日本的人口总数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不断变化,14岁以下人口比例不断下降,15岁-65岁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也不断下降,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则不断上升。在经济回升阶段,企业新增的劳动力雇佣更多通过吸引家庭主妇、老年人、半工半读学生和外国人劳动力以临时就业的方式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从数据看,这一段时间日本总就业人数增加,但人均劳动时间确实降低的。其次,二战后大型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仍然在一定程度保留,随着机器替代人工的发生,多余的人工并没有通过解雇的方式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分享工作”(work sharing)的方式,企业内部进行消化,从而阻止了劳动力整体的更有效配置。
因此,在经济景气度上升的情况下,过去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就业率不断提高,但这些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并不高。同时当经济出现下滑之后,这些人口一旦退出,就不会再有就业意愿,因此无论是目前的经济景气期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衰退期,失业率不再是日本宏观经济的景气度指标。这是在观察日本经济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经济学院的三十多名师生出席了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