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 19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教授主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部长们

2019-04-17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9-04-19

编者按:2018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在苏州成功举办了以“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中国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等17个国家共同发布了《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时隔半年,经过各方努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仪式即将拉开序幕,为迎接这个重要的时刻,小编将带大家一起回顾去年盛会上各国嘉宾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真知灼见,以及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期待。


伙伴关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未来合作的平台

(阿塞拜疆能源部长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接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独家专访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摄影:张诗茹)


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本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首次召开,多国能源部长参加会议。与会者们在会上围绕众多能源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讨论。最终,部长们共同发布了《联合宣言》。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我们十分赞同这个倡议,而《联合宣言》正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未来合作的平台。

阿塞拜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能源合作。所以,我们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并积极参与所有的会议讨论环节。我认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相互合作,就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争取通过多方面的能源合作寻找解决方案。今天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平台非常重要,它通过连接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使大家聚到了一起。


“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巴基斯坦能源部长奥马尔·阿尤布·坎接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独家专访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摄影:张诗茹)


奥马尔·阿尤布·坎: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投资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被投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总而言之,无论中国在哪里投资,无论他们在帮助什么国家,他们都在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除此之外,当我们为人民提供节约型能源、新科技和技术培训时,可以提高这一代人的教育水平,通过建立良好的基础,实现一代人的转变,从而让人们在未来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国家和经济。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他国家也可以学习中国正在和将要发展的技术。对于发展贸易的预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尽快实现能源、商品和服务等贸易的多样性。在这个共同市场中,贸易将实现繁荣,经济也会不断增长。此外,还须专注于在各国创造就业机会,当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更加繁荣时,就意味着更高程度的开放。我认为这是中国和巴基斯坦遵循的模式。

我们需要在相关区域的国家之间采取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无论是在能源技术、工业化技术还是在尖端技术方面,一旦继续前进,都会为我们所有人带来双赢局面。我们都关注基因工程、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所有这些技术对材料科学、能源和知识经济都有需求。那么当我们为发展这些技术创造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时,巴基斯坦人民、中国人民乃至整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将有所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是使所有国家都受益的一个倡议

(赤道几内亚矿业、工业和能源部国务秘书圣地亚哥·姆巴·埃内梅·恩苏加接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独家专访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摄影:刘洪涛)


圣地亚哥·姆巴·埃内梅·恩苏加: “一带一路”倡议是个很好的倡议,它一方面推动全球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我们更多地使用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倡议是使所有国家都受益的一个倡议,中国作为能源大国,提出这项倡议我表示感激。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参与国家应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

就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在未来我们一定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当今世界有许多发达国家,也有许多欠发达的国家。我们要如何做到发展平衡?这就需要找到平衡点。比如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能源合作平衡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找到互利共赢的平衡点,这样才可以实现全球能源平衡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具有深远意义

(缅甸电力与能源部部长吴温楷接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独家专访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摄影:张诗茹)


吴温楷: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之一。各国共享发展理念与惠益,它不仅仅局限在本国或某一国。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此次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召开,反映了习近平主席五年前的高瞻远瞩。我们相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今天的会议上,各国的部长齐聚一堂分享能源领域的洞见和知识,我们对此次会议十分满意。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纷纷认识到了发展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11层

电 话:010-62511246

传 真:010-62511246

网 站:http://nads.ruc.edu.cn

E-mail:rucnads@ruc.edu.cn(行政事务)

              nads04@ruc.edu.cn(媒体联络)

新媒体链接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