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3
02
刘伟校长受邀参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笔谈
来源:经济学动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如期实现、继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突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擘画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教授,接受《经济学动态》的邀请,就《建议》涉及的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阐释,以推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研究。


640.webp.jpg

以下是刘伟校长的发言:

现代化强国目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现代化的新征程将分为两个阶段,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即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对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尤其是作为起步阶段的“十四五”规划做出了系统安排,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其内涵演进实现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确立的历史责任,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首先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早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四个现代化”目标被首次正式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国家。到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丰富了现代化的内容并提出了时间表,指出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和深入探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及内涵更加坚定、更加明确。在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战略步骤,即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20世纪末走过前两步(解决温饱、初步小康)之后,到21世纪中叶(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五大在“三步走”战略的规划下,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到新中国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把这种“现代化”解释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加了“和谐”的内容。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据此,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丰富现代化内涵,指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历史进程两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应赶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显然,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目标和步骤越来越清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及其历史意义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意义。经过长期接续奋斗,我们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距离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实现这一历史进程做出了系统规划。

就经济发展的定性判断而言,十九届五中全会首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基本任务,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在目前已达到当代上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实现对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到2035年实现现代化进程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前后实现现代化进程第二阶段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种发展阶段性的定性判断前提下,蕴含着经济发展的量的演进逻辑。(1)“十四五”时期达到当代高收入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我国要从2020年人均GDP1.1万美元左右的水平(当代世界平均水平)进入到当代高收入发展阶段(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以1986年人均6000美元为起点线,现阶段在12300美元以上)。而根据各国发展经验,仅仅达到高收入起点线是不稳定的,随着经济波动很可能倒退回上中等收入阶段。一般而言应高于起点线20%~30%左右才会更加稳定。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GDP水平按不变价格要达到1.5万美元左右,这就需要保持6%左右的年均增长率。(2)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水平)。根据对当代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资料分析对比,世界银行统计分类中“高收入国家”中的中位水平(如韩国等)人均GDP约为3万美元左右,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中,“发达国家”当中除去其中的“主要发达国家”外,其余作为“中等发达国家”,其人均GDP的水平在现阶段大体也在3万美元左右。以此作为参照,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人均GDP水平按不变价格应从现阶段1.1万美元左右提升至或接近3万美元左右的水平。这要求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我国GDP总量至少要增长一倍或人均国民收入翻一番,换算为经济年增长率平均要达到4.8%以上。如果在此期间美国GDP年增长率保持前20年的平均水平2.6%左右,那么我国GDP总量将从现在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到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说明中所概括的,在“十四五”时期达到现行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3)到2050年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按现行标准,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平均水平为4.3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就人均GDP水平而言,我们要按现行标准从现阶段的1.1万美元左右增长至4.0~4.5万美元左右,这要求年经济增长率要稳定在4%左右。“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

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意义将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上是划时代的,是真正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实现,而且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上是具有革命性的: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根本提升现代化的人口规模(现阶段全部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0%左右),使“现代化”真正具有全球化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现代化的格局;一个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深刻改变现代化的实现方式,使“现代化”的路径进一步拓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生机进一步被证实。

(三)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正如我们党所作出的判断,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使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国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将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畴的最早提出,是在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来党的十二大又予以特别强调,党的十三大报告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性、特殊性等做出了系统阐述。党的十五大报告又特别指出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到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后,将不再是现在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但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解放发展程度上并未超越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仍未充分实现,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只是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更高纲领和目标,还需要长期奋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正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强调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另一方面,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应当是全球现象,即人类社会共同理想社会,而不是国别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表明这种“社会主义”是中国特有的历史,因而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客观上也存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科学地分析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