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1
30
“中埃科技合作论坛:创新与发展、合作与共荣”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国际合作部

effafdef08ed431c81a104091f926ab3.jpg

11月28日,作为中埃两国间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动,中埃科技合作论坛在线上线下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校长马哈茂德·埃尔·梅蒂尼(Mahmoud El Meteini)分别发表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开幕式致辞环节。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关系处处长Shahira Samir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两校共建的中国人民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协办,主题为“创新与发展、合作与共荣”。中国人民大学、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以及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中非文化友谊协会和中央民族大学的20余位代表受邀与会。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15会议室举行。

 d3c42ae237024b73957919a0d01ae39a.jpg

 

此次论坛旨在探讨在后疫情时代,中埃两国如何在科技和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开拓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及乃至中东、非洲地区带来更多发展良机。

e25a8312ca8247efa739f0ceae6945f7.jpg

会议伊始,刘伟校长对中埃嘉宾、学者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中埃作为文明古国,数千年前就已借助古丝绸之路相互往来,培育起伟大的传统友谊。在当代,埃及也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自中埃两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后,埃及正式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双边人文交流、科技合作及中非友好合作等方面,中埃合作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埃在共同抗疫、疫苗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紧密合作,谱写了国际社会团结结合,共同抗疫的亮丽篇章。

刘伟校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和艾因夏姆斯大学都是在各自国家有着广泛学术和社会影响的著名高等学府。2018年7月,两校签订了校际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启全面交流与合作,2018年11月,双方合作共建了中东和非洲地区首家“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瓦哈卜)校长亲自到北京参加中心在人民大学的揭牌仪式。2019年1月刘伟校长率团访问埃及,更见证了研究中心在埃大的落成典礼。一年多来中心依托两校学科优势,致力于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端论坛,共建科研基金,不仅在学术合作、学者互访、论著出版等方面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埃两国在经济文化科研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使“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及乃至非洲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发展;大学也成为各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和艾因夏姆斯大学将进一步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交流,聚焦中埃科技研发孵化器、机制、标准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bc49d33688264f349bb66dac6a0e5b8e.jpg

埃方马哈茂德·埃尔·梅蒂尼校长感谢刘伟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特别开心参加“中埃科技合作论坛:创新与发展、合作与共荣”的论坛,也很高兴和人民大学在各领域展开研讨促进全方位合作。他说,其实埃及和中国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有64年了。提到两校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他特别指出,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作为北非最古老的中文系,其毕业生已经担任起中埃之间的交流桥梁。此外,他还表示,今天跟人民大学所研讨的合作,涵盖医学、工程、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埃及方面目前亟需促进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还表示,希望推进与中国人民大学之间的更近一步合作,尤其艾因夏姆斯在安排建设新学院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是其合作首选。最后,他再次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深化两校的关系,交流经验。

fa955db3a56048168626d3cd55f50f32.jpg

刘元春副校长表示,尽管疫情阻挡了大家的见面,却阻挡不了中埃两国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热情,也阻挡不了两校师生间的友谊。在后疫情时代,中埃作为助力面向绿色发展的产业合作两个议题畅谈科技合作与创新,相信一定能够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世界科技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将衷心期盼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各抒己见,深入研讨,取得丰硕成果,也衷心期盼两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与学术合作,聚焦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共同为两国政府建言献策,共同为中埃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e6991c52c7d44fa7afb1d64d0843b304.jpg

在两位校长互赠礼品表达友谊之情和中埃两个人民合作战胜疫情的信心后,刘伟校长与现场参会的学生们进行亲切互动。接着,论坛进入主旨发言环节。

 9780df82bf07417e8499c26b3d74ec46.jpg

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埃友谊源远流长。2014年,习近平主席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当前,中埃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正在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持续推进产能合作,共同开创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双方投资、产能、基建、金融等方面合作稳步推进;近年来两国在数字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更是引人注目。

 406f418b5d6a4caa86df80d2acaafb97.png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关系处处长Shahira Samir教授完全赞同华黎明大使的观点,并详细介绍了艾因夏姆斯大学在高科技研发与国际合作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与中国人民大学加强合作的意愿。

 53c3273fe24e427ebbac1bdcf8e65160.jpg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主持。

论坛分论坛一聚焦“中埃科技合作:孵化器、机制、标准”,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霄主持。张霄认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伦理应该成为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中国国家政府新成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也正是为了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在未来人类社会科技伦理治理领域,中埃两国同样可以且应该加强合作。

 71f85bdbe4fd48ceb770ba16429c499e.jpg

浙江师范大学刘青海教授高度肯定中埃两国在过去六年“一带一路”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经贸、科技等领域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为此,她建议两国企业都应秉持本地化原则,即不仅扎根当地市场,而且有意识地针对当地情况进行科技创新。

 f9bef55ef11043509b4184beeaeec50b.jpg

中非文化友谊协会创始会长武珉先生作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从南非、安哥拉到尼日利亚,从赞比亚到坦桑尼亚,再从西非、南非到北非埃及,走过许多国家,亲身见证了“一带一路”为非洲各国带去的巨大变化。在他看来,当前中埃两国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线上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就后疫情时代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言。他认为,疫情催生了智慧康养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而中国人民大学在老龄社会学、老龄人口学等学科领域也具有科研优势,因此可以在国际交流、合作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与埃及和艾因夏姆斯大学的合作。

艾因夏姆斯大学iHUB创新中心的Maged Ghonema教授、Islam Higazy教授以及世界设计工作室的Ayman Farid博士分别介绍了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发展、创新设计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他们也希望和中国人民大学在网络、设计等高新技术领域加强合作。

 846d353b877b44f6aaa42794b9c00860.jpg

分论坛二聚焦后疫情时代中埃两国如何通过产业合作助力绿色发展,由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关系处处长Shahira Samir教授主持。

在医疗与防疫公共卫生合作方面,艾因夏姆斯大学医学院的Ashraf Omar教授高度肯定中埃两国间的医疗合作,尤其感谢中国方面在疫情期间为埃及人民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当前埃及医学界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管控疫情的经验和相关疫苗的研发情况,并开展科研合作。此外,该院的Samia Abdou、Yasser Mostafa、Osama Mansour、Mostafa Elhodhod等教授也分享了艾因夏姆斯大学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疫情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表示希望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加强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虎峰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交叉学科创新平台。该平台吸引了来自学校4个学院的20多位专业老师的加盟,涵盖卫生政策、生物统计流行病、生物医学、健康促进等学科领域,愿意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开展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

上海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潘海啸教授指出:面对未知疫情人们很难指望医生或者医学研究把这个问题很快的能够解决掉,因此必须提升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韧性”,并及早建立预警系统,及时识别病毒传播的关键路径,同时保障好城市的基础功能和公共交通的有效运营。

在中埃“一带一路”与绿色产业合作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青建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订多个大型合作项目,为深化双方的绿色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而两国在疫情期间的密切合作更提升了双边互信水平,故为两国在后疫情时代的绿色产业大合作、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朱乾宇副教授从中埃科技合作基础、合作现状、未来重点领域与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阐述观点,认为两国在交通电力与通信、医疗卫生、油电能源、新能源产业、金融科技、农业与环境技术等六个领域有巨大合作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刘旭研究员分析了中国的绿色新政和国家发展思路的转型。他注意到一个非常可喜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碳排放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在今年9月明确提出要达到2030年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日本、韩国、欧盟等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环保目标。在全球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生活的大趋势下,中国与埃及将在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3022a7f60d594194be8618acce80656b.jpg

2019年1月13日,在学校国际交流处的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率团访问埃及,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校长阿卜杜勒·瓦哈卜·伊扎特在艾因夏姆斯大学为首个中埃大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政府网新闻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9-01/13/content_5357562.htm)。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