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03
18
名家讲坛|孔祥智:过去农民种粮收益最低,今后有望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来源:搜狐智库

e9731c350b2243ab88ab80b6670748ae.png

3月15日,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第22期在线上举办,搜狐财经全程直播。本期主题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祥智。

孔祥智教授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农业、农村、农民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开局之年做出贡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孔祥智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这是过去从来没有提到过的高度。

孔祥智教授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分别是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这就要求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的科学素养,使之实现农业机械化、装备化、智能化。最后还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让农民享受到产业链增值收益。

孔祥智教授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种子和耕地问题,明确了加快推进农业种子问题攻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目标、原则。

“过去种粮是没有合理收益的,甚至都是最低的收益,粮食和其它产业相比收益是较低的。今年一号文件关于粮食安全的新的提法是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孔祥智说,补贴是合理收益的来源之一,今后可能会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对于农业种子难题,孔祥智教授表示,我国在育种机制上存在问题,育种不是由企业主导,主要是由研究院、高校进行,对于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对接不畅问题,这是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破解此类难题。

以下是孔祥智教授演讲精编:

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意义

第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一方面,2020年我国整体实现脱贫使得这个衔接点尤为重要,“十四五”计划的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一号文件提出“全面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的形势判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解决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第二,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开局之年。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发达的部分。在新发展阶段的开启之年,回答农业、农村、农民该如何做出贡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2021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第一年,对此,一号文件中部署了第一年应该怎么做、重点做什么。

第四,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的重点,国内大循环当然包含农村问题。从农村人口上看,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农村人口不到40%,但这个统计是按照居住地来统计的,真正农村人口如果算上3亿多过年返乡的农民工,可能超过50%。这些农村人口会对国内大循环做出很大的贡献,如何做出贡献在一号文件都有部署。

二、总书记在三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央的一号文件关注农业农村问题,体现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视,文件的精神和基本内容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后决定。

(一)2013年讲话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我国的粮食统计口径与国际不同,我国的粮食统计口径包括豆类,而国际上的统计口径不包括豆类。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中的大豆每年都在增加,到去年进口已超过了1亿吨,粮食自给率已经远远低于95%,甚至低于85%。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提出95%的粮食自给率显然是不对的。我们所讲的粮食安全,保障的应该是口粮,即小麦和稻谷这两种在中国人总消费里面占95%以上的粮食。总书记2013年的讲话表现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在理论上回答一个重大问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上界定,农民承包土地之后取得的权力叫做土地承包经营权。在2002年通过土地承包法的时候,土地流转的现象存在,但是比例非常小,大体上2%、3%左右,因而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基本不用考虑。但是到了2012、2013年的时候,土地流转的比例超过了3亿亩,大体上相当于农民承包土地总额的大概30%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了5.2亿亩。在土地面积分散的我国,流转了5亿多亩地相当不容易。在某种程度上,流转的这5亿多亩地,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流转土地的人,可能是本村农民,也可能是外村农民;可能是新型经营主体,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也可能是城市的退休职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等,但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没有承包权,他们拿到的只是经营权,这个经营权在法律上是没有被认可的,因为农村土地承包法只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把经营权分离出来。

对于流转土地的人,应该给他什么样的权力,这是我们在政策上、在法律上应该给予明确规定的。2013年9月,总书记视察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讲话谈到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这就是三权分离的由来,即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2014年,三权分置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并被吸收到2018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

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2013年,农村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50%。总书记提到谁来种地,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被写进了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此后,农业部开始培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二)2017年讲话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年底,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是关于乡村振兴,这篇讲话是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讲话提出: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壮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战略涉及的目标到2035年和2050年。

(三)2020年讲话

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去年12月28日到29日召开,通过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总书记讲话提出:

第一,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强调县委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个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县委书记是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相对于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的干将。

第二,再次强调“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党务必充分认识到新发展阶段,认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总书记讲话提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即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这是过去从来没有提到过的高度。换句话说没有乡村振兴民族就没有办法复兴起来。

从去年新冠疫情来看,我国的农业确实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在我国许多城市封城的情况下,基本农产品、基本食品的供给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去年4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参加,强调我们的粮食供应很充足,粮食储备足够吃一年。过去我国的粮食储备被认为是机密,去年明确说明足够吃一年,使得老百姓心理安定了。一年不生产我们还足够够吃一年,跟何况去年粮食还增产。

第四,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到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今年一号文件谈到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就是回应了总书记讲的农村有巨大空间。

今年一号文件提到了本年度和“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关于到2025年的目标任务,第一,提出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天,有条件的地区依然是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以及一些好的中等城市的郊区。第二,明确提出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提高,这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初步实现”的描述反映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不同步,农村现代化较农业现代化而言更难实现。

关于农村现代化,我个人认为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分别是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

首先,人的现代化体现在农民职业化、观念现代化和思想科学化。关于农民职业化,由于我国土地是家户承包经营,承包土地的人有自主权,因而对于年龄和文化水平无法强求。但是,我们可以加强对其职业的培训,促使他从事这个职业进行必要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流转土地、在农业领域创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职业培训。

关于观念的现代化,过去农民种地主要是消费,有多余的部分再拿出去销售;现在情况相反,主要是为了销售,自己消费只占很小一部分。为自己消费而生产和为销售而生产的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需要科学种田、选好品种,而且要擅长经营,要学会经营。关于思想的科学化,是不断提升农民思想的科学素养。

其次,物的现代化体现在农业机械化、装备化、智能化,农村产业链条化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的指标一定是机械化,通过机械化我们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所谓装备化,表现在种植业上,是温室大棚种植;表现在畜牧业上,是现代化的猪舍、鸡舍、牛舍。智能化一方面节省劳动力,另外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使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关于农村产业的链条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产业兴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才有可能把部分利益分享给前端的农民。关于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现代化,指的是居住的房子、生活的环境要现代化。

第三大类是农村治理的现代化。2019年,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已经把农村治理讲得很清楚。

三、2021年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重心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但是,原先的832个国定贫困县依然是基础最差的县,依然是乡村振兴重点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重心转移,即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重点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现在绝对贫困户已经解决了,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的问题。相对贫困是发展经济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光是收入问题或者是消费的问题,还包括了医疗、教育、住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政治上没有发言权被排斥等都算相对贫困的概念,相对贫困是一种动态的概念。

国际上一般把居民收入中位数收入以下的某一比例界定为贫困人口。比如世界银行界定为1/3,欧洲界定为60%。我国只是采纳了相对贫困的概念,但是没有使用这个指标,使用的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第一类是对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开发式帮扶,通过产业扶贫,参加产业劳动致富,第二类是针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办法通过产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用社会保障比如说社会救济、临时救助等等,托底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种子和耕地问题,这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

对于耕地保护,历年一号文件都会提到,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拥挤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要保持在这个数字之上,不能减少,换句话说永久性基本农田谁也不许碰。今年一号文件对“怎么用”作了规定,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耕地问题与粮食问题息息相关。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各个省、自治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十四五”是五年不是一年,五年都要提高单产水平,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连续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一个是防止耕地非农化。今年一号文件关于粮食安全的新提法是让种粮有合理收益。过去种粮是没有合理收益的,甚至都是最低的收益,粮食和其它产业相比收益是较低的。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仅有基本收益农民不愿意种,要有合理收益,而补贴是合理收益的来源之一,今后可能会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关于种子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要找出卡脖子的问题,就要关注种子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子是关键。2018、2019年一号文件对于种子问题都有新的提法,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禽畜种质资源调整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一些,有的人判断落后10年左右,这种落后是基础研究的落后,是科研手段的落后,因此要加强育种基础性研究,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生物工程来开拓育种,提高育种水平,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应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总体来讲,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大概96%以上,自主选育的品种面积大概占95%,畜禽和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了75%和85%。良种对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5%和40%。总体上看,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具备核心竞争力或种源可控,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总体上也不会出现“卡脖子”现象。

种子我们主要由自己生产,农作物种子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0.1%,并且以蔬菜种子为主。但是也有问题,比如说玉米和大豆,主要是自己育种,但产量跟国际最高产相比仅相当于60%左右,国外培育转基因产品,这当然产量高,而我们是非转基因产品,自然产量低。

畜牧业总体来讲品种也比较安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规模饲养的猪主打品种是三元猪,俗称“杜长大”,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这个品种是通过把三种外国品种(美国的杜洛克猪,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进行杂交之后形成的,料肉比(3:1左右)、瘦肉率比较高,半年左右能够出栏,规模养殖盈利率比较高。而我国的本地猪,一般十个月以上才能出栏,大概五斤左右饲料才产一斤肉。关于肉牛和奶牛,肉牛从国外引进和杂交均有,国内的鲁西黄牛也不错,收入比较高;而奶牛主要是进口的。养鸡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产业,主导品种是白羽鸡,是进口品种培育而成的。上述猪、鸡等品种中,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祖代种猪或者种鸡。但也基本不会出现卡脖子的现象。可能少数鱼的品种会出现完全用国外品种的现象,但占比非常小,况且鱼不是主粮,对国内的消费影响不大。

另外,我国在育种的机制上存在问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育种主要不是企业进行,而是研究院、高校,高校研究员、教授研究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写论文,为了评职称,和推广之间还存在着距离。这也是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第三个核心问题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大方面。

第一,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截至到去年年底,我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48.3%,卫生厕所普及率68%,全国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超过了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只有68%,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改造问题,尤其在东北的高寒地区、西北的高旱地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污水、垃圾处理这三个方面。所以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了五年行动重点,首先是改厕,然后是污水,最后是垃圾三个方面。我们期待“十四五”结束之后,农村的环境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第二,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一号文件具体指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过去修路是在县里进行,最多到行政村,现在所有的道路,包括行政村和自然村之间田间道路,统一纳入县城乡建设局他建设的范围。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也由县里统筹规划、统一规划。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使乡镇成为本乡镇农民的区域中心。把县域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于县级更多资源整合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的能力。

第四个核心内容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一号文件明确,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应用到推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s://m.sohu.com/a/456166240_100160903/?pvid=000115_3w_a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