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1
09
【中宏网】程絮森: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回顾了我国经济实力在过去十年实现的历史性跃升,肯定了数字经济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中的战略意义,同时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富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共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奋力推进制造业、农业优化升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时指出,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这说明虽然数字化技术正通过重组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完全颠覆传统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和路径,但传统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和重点,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高质量数字化变革。一是重点发挥数字化技术对产业链结构的优化作用。数字化技术可提升传统产业生产要素的数据化程度,科学优化库存管理,实现从产品采购到出库全流程的透明、精准把控,动态平衡市场需求与库存成本。打造智能化供应与物流配送体系,进而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集成,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和韧性提升。二是重视各类新兴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农业等企业业务的优化与转型作用,提高现代农业、制造业的科学应用水平,打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限制、健全产业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挖掘传统农业、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开发广阔应用前景。智慧并行驱动低碳及信息化发展,以节能减碳、高质量高规范为长远目标,绿色统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源管理和生产制造的全流程,发挥数字化工具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的赋能作用。

释放数字化浪潮驱动就业的内在动能,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一大落脚点仍是对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极大满足,就业优先战略是数字化浪潮的基础导向。一是数字经济创造新型数字职业岗位,增加新兴领域就业的向心引力,以可观人才需求塑造数字人才就业新趋势,拓宽就业广度和容量。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达39.8%,数字经济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增量的重要来源,可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和职业类型,催生以平台雇佣模式为代表的就业新形态,以非传统的组织形式和就业边界实现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灵活就业,扩大中小企业的灵活用工规模。二是覆盖全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打开就业管理智慧治理新局面,保障高质量就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使就业管理实现从响应式到弹性化,从统一化到个性化的高质量转变,显著提升就业成本效益比。同时,受益于数字技术对工作时间、场地的限制突破,更大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参与到就业生态圈的循环流动中来,以更多选择支撑更高就业质量。

重视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向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本心,还说明精神文明发展是数字化转型这一时代课题的必选项。一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营造便民的行业风气与营商环境。正确处置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本末关系,于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站位下制定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笃定心志驱动产业技术突破,以人民至上、知行统一的精神内核牵引经济发展的全链条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覆盖物质成就和文化进步的数字文明。二是加快构建高水平精神文明和数字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精神文明不仅是数字化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更是强劲经济体系的源头动力。坚持开放、创新、协调、包容的发展理念,打破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提升各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区域间数字化发展的不均衡,营造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生态,实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共进。


作者:程絮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信息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程絮森: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4210214 访问量统计▶